[发明专利]一种煤泥水沉降澄清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3905.7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令云;闵凡飞;陆芳琴;汪水清;刘海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F7/24;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水 沉降 澄清 处理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泥水沉降澄清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属于煤泥水的处理领域。加药系统包括装药管,装药管的两端均安装有气压缸,气压缸上的气压杆贯穿装药管的两侧端部,气压杆的端部均连接有活塞,活塞和装药管的内壁密封配合。本发明设计有出药管道和加长管,当环形槽和橡胶环形圈配合后,挡流板和出药管道的底端相接触,通过转动加长管,挡流板和出药管道的底端转动配合,可以调节出料流量,在使用时,能够很方便地调整加药的量,避免出现加多或者加少的情况。本发明在进药管道内设置有混合桨,通过驱动电机,混合桨对药剂搅拌混合后再通过装药管流经出药管道实现加药,省去了在前的药剂混合步骤,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泥水的处理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煤泥水沉降澄清处理智能加药系统。
背景技术
煤泥水处理是选煤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大多选煤厂的问题环节。因为煤泥水自身特性的特殊性,导致煤泥水难以沉降澄清,在对其进行沉降澄清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辅助药剂。
现有技术中,在加药过程中操作要求较高,在实际操作中,人工加药往往控制不好加药的剂量,导致加量过多或者过少,最终导致沉降澄清的效果不好。同时,在加药前还需要对药剂进行混合,增加了工作步骤,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泥水沉降澄清处理智能加药系统,本发明设计有出药管道和加长管,当环形槽和橡胶环形圈配合后,挡流板和出药管道的底端相接触,通过转动加长管,挡流板和出药管道的底端转动配合,可以调节出料流量,在使用时,能够很方便地调整加药的量,避免出现加多或者加少的情况。
本发明在进药管道内设置有混合桨,通过驱动电机,混合桨对药剂搅拌混合后再通过装药管流经出药管道实现加药,省去了在前的药剂混合步骤,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煤泥水沉降澄清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包括装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管的两端均安装有气压缸,气压缸上的气压杆贯穿装药管的两侧端部,气压杆的端部均连接有活塞,活塞和装药管的内壁密封配合。
所述装药管的侧壁分别安装有进药管道和出药管道,出药管道的外壁开有环形槽,出药管道的底端一侧开有半圆形槽,出药管道的底端另一侧开有多个第一渗液孔。
所述出药管道的下方设置有加长管,加长管的内壁设置有和环形槽密封配合的橡胶环形圈,橡胶环形圈的下方设置有呈半圆形的挡流板,挡流板上开有多个第二渗液孔,当环形槽和橡胶环形圈配合后,挡流板和出药管道的底端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进药管道和出药管道相对立设置,进药管道靠近底端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开有多个出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进药管道的侧壁安装有电机,电机上的转动轴密封贯穿进药管道,转动轴端部固定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侧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上贯穿固定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中心位置,转动杆的上端设置有螺旋分布的混合桨。
进一步地,所述进药管道靠近底端的侧壁开有贯穿孔,贯穿孔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贯穿孔内密封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的一端设置有把手,限位柱的侧壁安装有橡胶限位圈,橡胶限位圈和进药管道内壁密封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有出药管道和加长管,当环形槽和橡胶环形圈配合后,挡流板和出药管道的底端相接触,通过转动加长管,挡流板和出药管道的底端转动配合,可以调节出料流量,在使用时,能够很方便地调整加药的量,避免出现加多或者加少的情况。
2、本发明在进药管道内设置有混合桨,通过驱动电机,混合桨对药剂搅拌混合后再通过装药管流经出药管道实现加药,省去了在前的药剂混合步骤,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3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器件表面缺陷遮蔽方法
- 下一篇:一种IMM-MHT多目标跟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