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的床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4052.9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1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生;冯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灌南县福田五棵树食用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卢美玲 |
地址: | 2225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杏鲍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鲍菇的床栽方法,包括栽培床的构建、培养料和菌种的选择与处理、下料后菌丝培养、畦床覆土后培养出菇以及后期管理方法。本发明培养料与菌种混合,使菌种分布在整个培养料内,培养菌丝时更有利菌种萌发,该栽培方法工艺简单,不使用袋装,易实施,生产过程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适合工厂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的床栽方法,属于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具有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等优点,特别是其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杏仁香味和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具有极高的栽培价值与商业价值。
近年来杏鲍菇的生产发展很快,目前杏鲍菇的生产都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传统工艺比较复杂,尽管近年来不断地改进,但仍然存在生产周期长,手工操作环节多,效益欠佳等问题,因此,对传统的杏鲍菇生产工艺进行简化和改良,提高劳动生产率、生物学转化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杏鲍菇食用菌栽培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杏鲍菇的床栽方法,能够使栽培工艺流程简单化,提高利用率,杏鲍菇生产周年化适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杏鲍菇食用菌的产量,适合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杏鲍菇的床栽方法,包括栽培床的构建、培养料和菌种的选择与处理、下料后菌丝培养、畦床覆土后培养出菇以及后期管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所述栽培床的构建方法如下:
(1)场地及大棚选择:选择通风良好和可排水之地,并建立高3.5~4m、长20~40m、宽20~30m的大棚作为栽培床的保护设施;
(2)整地建畦床:将栽培场地整理干净,搭建三层的畦床,第一层畦床为耕挖深20~25cm、宽80~90cm的基床,基床上铺设厚3~4cm的腐殖土,第二层畦床在基床上方的80~85cm处,第三层畦床在第二层畦床上方的70~80cm处,第二层畦床、第三层畦床均是深25~30cm、宽80~85cm,第二层畦床、第三层畦床的底部铺设厚5~10cm的腐殖土,畦床的长度为16~38m且两端距离与大棚1~2m,畦床左右距离为1~1.5m,然后晒,15~20天;
(3)消毒防虫:畦床内及床沿四周都喷洒2~3%的生石灰稀释液进行消毒和0.3~0.5%的LP绿色杀虫剂稀释液进行杀虫防蚁,畦床四周及周边环境喷洒0.05%的低毒辛硫磷进行进行防治;
所述培养料、菌种的选择及处理方法如下:
(1)培养料、菌种的选择:选择色泽正常、无异味的培养料,选择无污染、菌丝活力强的杏鲍菇栽培种作为菌种并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块,备用;
(2)培养料与菌种混合处理:将根据重量比10:1~2的培养料与菌种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的,备用;
所述下料后菌丝培养方法如下:
(1)下料:把混合料分别施铺各畦床内腐殖土的上面,铺料厚度10~15cm;
(2)菌丝培养:下完料后平整料面,稍加压实,修整为中间略高的龟背型,盖上深色的塑料薄膜,并在塑料薄膜上扎透若干个小孔以增加新鲜空气来促菌丝早发;
所述畦床覆土后培养出菇方法如下:
(1)覆土:各畦床的混合料长满菌丝后,把覆盖的深色塑料薄膜掀开,将整个畦床面覆盖厚3~5cm的腐殖土层,同时往覆盖的腐殖土层喷水至其湿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灌南县福田五棵树食用菌有限公司,未经灌南县福田五棵树食用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40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