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694191.1 申请日: 2020-07-17
公开(公告)号: CN112874086A 公开(公告)日: 2021-06-01
发明(设计)人: 许磊;田勇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一然未来(大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32B27/32 分类号: B32B27/32;B32B27/36;B32B27/02;B32B27/30;B32B27/34;B32B27/40;B32B7/12;B32B27/12;B32B33/00;B32B37/06;B32B37/10;B32B37/12;B01D39/14
代理公司: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代理人: 杨晓云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复合型 吸附 病毒 无纺布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复合型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包括吸附灭活病毒纳米功能材料和无纺布。本发明所述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材料易于生产、透气性好,并且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具有直接吸附灭活作用。可用于生产具有吸附灭活病毒功能的口罩、防护服、湿巾、医用无菌包装材料、尿不湿以及空气净化器、空调过滤器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特种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病毒一般由一个核酸长链(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称为衣壳,冠状病毒表面还包裹着蛋白质胞膜和刺突结构,与衣壳共同决定病毒的特异性。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已成为人类的最大威胁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感染的疾病夺去了上亿人的生命。近几十年来,病毒性传染病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型肺炎)的SARS-CoV冠状病毒。近期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严重危害了全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何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除药物治疗及疫苗研发外,对病毒的有效阻隔和灭活将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现在所有针对病毒的防护设备如口罩、防护服等均是起到隔绝病毒的作用,并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特别是中央空调系统如果在通风系统中不能将病毒灭活反而更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因此,亟需开发对病毒具有吸附和灭活功能的材料和防护产品,如口罩、防护服、空调及空气净化器滤芯等用于个人、家庭以及医院、车站等大型公共场的防护,在隔绝病毒的同时可以吸附和灭活病毒,从而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刘中民等(催化学报[J],2003,24(5):232-327,中国专利CN 1242815C)开发了一类对病毒具有吸附和灭活作用的多孔固体材料,经大连医科大学检测对副流感病毒具有直接灭活作用,同时对人疱疹病毒和人腺病毒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其原理是利用多孔固体材料的酸碱性加速病毒的水解,使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或利用氧化还原性对吸附的病毒分子进行催化氧化,破坏或改变其分子结构,使病毒丧失功能。但没有将材料应用到防护产品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吸附灭活病毒功能的复合型无纺布,所述的复合型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易于生产、透气性好,并且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具有直接吸附灭活作用。

复合型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和吸附灭活病毒纳米功能材料,将吸附灭活病毒纳米功能材料通过热熔胶固载在两层无纺布之间。所述复合型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上固载的吸附灭活病毒纳米功能材料质量占比为1~50%。所述热熔胶在复合型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上质量占比为0.5~10%。

可选地,所述底层无纺布和上层无纺布分别由涤纶、丙纶、锦纶、氨纶、氯纶、腈纶中的至少一种纤维制成,每层无纺布的面密度为5~200g/m2

可选地,所述热熔胶为聚氨酯热熔胶(PUR)、聚乙烯-醋酸乙烯热熔胶(EVA)、聚酰胺热熔胶(PA)、聚乙烯热熔胶和聚丙烯热熔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可选地,所述吸附灭活病毒纳米功能材料以ZrO2、ZnO、TiO2、CaSiO3、Al2O3、SiO2、A型分子筛、X型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为原料通过焙烧、球磨制备得到。

可选地,所述吸附灭活病毒纳米功能材料的粒径为5~100nm,优选20~100nm。

本发明的目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了上述复合型吸附灭活病毒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通过凹版辊工艺将热熔胶涂覆在底层无纺布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一然未来(大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一然未来(大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41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