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河道清淤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4204.5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武海鹏;张华刚;杜春艳;陈婧;周璐;肖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B01J20/20;B01J20/30;C02F101/20;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何文红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河道 清淤 下游 水体 污染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降低河道清淤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布设在清淤河道下游水体中的网状挂件(2),所述网状挂件(2)与水流方向呈0~90°夹角布设在河道中;所述网状挂件(2)上挂有若干个网袋(4),所述网袋(4)中装有改性生物炭;所述改性生物炭是由生物炭经酸处理、碱处理和金属盐改性后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河道清淤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挂件(2)的数量为至少一列;所述网状挂件(2)沿着平行水流方向布设在河道中时,网状挂件(2)之间相互平行,间隔间距为1.0m~4.0m;
或,所述网状挂件(2)的数量为至少一列;所述网状挂件(2)沿着垂直水流方向布设在河道中时,网状挂件(2)之间相互平行,间隔距离为5.0m~10.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河道清淤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挂件(2)为尼龙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低河道清淤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布设在清淤河道下游水体水面上的漂浮物(1),所述漂浮物(1)连接在网状挂件(2)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河道清淤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漂浮物(1)之间通过绳子(5)串联在一起;所述绳子(5)固定在河道两岸的固定桩上并横跨在河道上方或通过锚固定在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河道清淤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1)为浮筒、浮管、浮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绳子(5)为缆绳和/或尼龙绳。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低河道清淤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挂件(2)的下部设有网坠(3);所述网状挂件(2)上还连接有用于固定网状挂件(2)于水体中的锚;所述网袋(4)可拆卸式的挂在网状挂件(2)的两侧,呈对称布置;所述网袋(4)在网状挂件(2)上的投影面积占网状挂件(2)平面面积的5%~25%;所述网袋(4)的网孔直径为0.1mm~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低河道清淤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生物炭进行酸处理和碱处理;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生物炭置于改性溶液中进行超声震荡,得到改性生物炭;所述改性溶液为铝盐溶液、铁盐溶液、铝铁盐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42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光伏电站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植物三维扫描和模型重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