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4737.3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6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戚超;唐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莉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C02F1/66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曾淑剑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废弃物 资源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反应池包括上端开口的筒形的池体;池体底部连通有排料管,池体顶部通过横板转动连接有圆管,圆管贯穿横板;圆管顶部设有漏斗,漏斗下部的圆管外周设有一号齿轮;圆管一侧的横板上设有电机,电机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电机顶部的输出轴固连的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啮合;圆管位于池体内的一端圆周均布一组弧形的摆杆,圆管靠近摆杆位置开设有与圆管内部连通的一号孔;横板上通过支架固连有pH检测杆,pH检测杆延伸至池体内液面以下;本发明通过圆管添加氢氧化钠溶液,增加池体内溶液的pH调节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国家对环境标准的要求愈发严格,固体废物作为环境的一大污染源,不仅仅会直接污染环境,而且常通过媒介,如水、气、土壤等进行污染。常规处理方法如填埋、焚烧等会占据大量的土地和产生二次污染,因此每年有大量的固体废物堆积无法处理,造成恶性循环。而固体废物常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如能有效回收利用其中的物质和能源,即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将有效的缓解这一现状并创造一定的财富价值。每年中国有大量地含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产生,中和沉淀法因其廉价、快速、操作简单的优点常用于含磷酸盐废水处理,而此种方法往往会带来大量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常被定性为危险固体废物,因此后续处理难度大、成本高。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7103406576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含磷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主要通过强酸溶解含磷废水经中和沉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并利用酸阻滞树脂及萃取工艺在不同条件下分离磷元及金属元素,从而达到回收磷酸和金属盐的目的。与传统焚烧法和填埋法处理此类固废相比,本发明具有操作简易,环境污染小,成本低廉且产物具有经济价值的优点。但该方法中通过反应池进行浸出液的酸碱度调节,现有技术中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池体内的pH值时,通过池体顶部向池体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溶液,之后进行搅拌后测量pH值,氢氧化钠溶溶液注入池体之后漂浮在上层,需要较长时间的搅拌才能充分与池体内的溶液进行完全的混合与反应,调节效率较低。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法,通过向漏斗中直接添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经一号孔流出后均匀的分布在液面以下不同高度,增加池体内溶液的pH调节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池体内的pH值时,通过池体顶部向池体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溶液,之后进行搅拌后测量pH值,氢氧化钠溶溶液注入池体之后漂浮在上层,需要较长时间的搅拌才能充分与池体内的溶液进行完全的混合与反应,调节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采用浮选法对固体废弃物中密度较小的杂质进行分离,同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清洗,除去固体废弃物中残留的泥沙和其他污渍,其中密度较小的杂质漂浮在液面上之后进行打捞,泥沙与固体废弃物分离后沉淀在池底,之后通过超声波清洗仪对捞出的固体废弃物上粘附的油泥进行清洗;
S2、将清洗完成之后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磁选法分离出钢铁材质的废弃物另做他用,剩余的含磷固体废弃物进行投入酸洗池中进行酸洗,使得固体废弃物中的含磷物质溶解在酸液中,之后对浸出液进行离心过滤,排出残渣;
S3、将离心过滤之后的溶液倒入反应池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并去溶液中产生的磷酸盐沉淀,之后对溶液进行蒸发、溶解、萃取之后得到磷酸,完成废弃物的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莉,未经刘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4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