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废气生物处理装置的营养液自动补偿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6719.9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3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赖柏民;张保安;陈瑞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赵贯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废气 生物 处理 装置 营养液 自动 补偿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气生物处理装置的营养液自动补偿系统,其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营养液存储容器及液泵装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进入生物处理装置的废气中的有机物浓度;液泵装置的一端与营养液存储容器连接,另一端与生物处理装置连接,用于将营养液存储容器中的营养液泵入生物处理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检测装置的反馈控制液泵装置的工作状态。采用上述营养液自动补偿系统,当检测到进入生物处理装置中的有机物浓度比较低时,可向生物处理装置中自动补充营养液,从而使得生物处理装置即使在低浓度废气时也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微生物浓度,从而任何时候都可实现对废气的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生物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废气生物处理装置的营养液自动补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恶臭废气处理常采用生物喷淋塔装置。气体通过微生物层时,恶臭气体中的污染物(有机物)被微生物捕捉并且降解,生成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达到净化目的。长时间运行过程,生物喷淋塔内的微生物以废气中的有机物作为主要营养物,实现自身的生长繁殖。所以生物喷淋塔内的微生物含量会根据进入的废气中的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即进入的废气浓度高(即有机物含量高),生物喷淋塔内的微生物含量也相应比较高,进入的废气浓度低,生物喷淋塔内的微生物含量也相应比较低。因此,跟随进入的废气浓度的波动,生物喷淋塔内的微生物浓度也会发生较大波动,无法保证废气在任何时候都实现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废气生物处理装置的营养液自动补偿系统,以保证废气生物处理装置内的微生物浓度实时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实现废气的实时达标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气生物处理装置的营养液自动补偿系统,其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营养液存储容器及液泵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一端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的进气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进入所述生物处理装置的废气中的有机物浓度;
所述营养液存储容器,用于存储所述生物处理装置中的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液;
所述液泵装置,一端与所述营养液存储容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生物处理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营养液存储容器中的营养液泵入所述生物处理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反馈控制所述液泵装置的工作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于废气生物处理装置的营养液自动补偿系统,包括有检测装置、控制装置、营养液存储容器及液泵装置,工作时,检测装置实时检测进入生物处理装置的废气中的有机物浓度,控制装置根据检测到的有机物浓度控制液泵装置的工作状态,当检测到进入生物处理装置中的有机物浓度比较低时,控制装置控制液泵装置开启,将营养液存储容器中的营养液以一定速率向生物处理装置中补充,从而使得生物处理装置即使在低浓度废气时也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微生物浓度,从而任何时候都实现对废气的达标排放;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进入生物处理装置中的有机物浓度比较高时,关闭液泵装置,实现对营养液的合理利用。
较佳地,所述检测装置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用于对接收到的废气进行过滤,以滤除其中的颗粒物。
较佳地,所述检测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较佳地,当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检测装置监测到生物处理装置的废气中的有机物浓度小于预设标准值时,控制所述液泵装置向所述生物处理装置中泵入所述营养液。
较佳地,所述控制装置可实时计算进入所述生物处理装置的废气中的有机物浓度的移动平均值T均,并以T均与预设标准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液泵装置的工作状态。
较佳地,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营养液的补充速度V补满足如下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67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