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塑性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7041.6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1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廖恒成;黄艾婧;周军;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30/00;C22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杨晓莉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塑性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的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及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高熵合金制备原料为Co、Cr、Fe、Ni金属颗粒和Al‑10Er(Er质量分数为10%)中间合金颗粒,制备方法具体如下:将上述金属颗粒按照设定比例称取,在高真空电弧熔炼炉中进行熔化并随后在铜模中凝固,制备成高熵合金,熔炼过程中为了确保合金成分的均匀性,需将合金块体反复熔炼。将初期制备的铸态高熵合金在高温热处理炉中均匀化处理,随后水淬,并对高熵合金铸锭进行轧制,温度在500‑800℃,将轧制后的试样随空气冷却,即可获得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的高熵合金。本发明所制备的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制备过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塑性的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合金一般以一种或者两种元素为主,通过添加少量的其他元素以达到某些特定性能的要求。随着合金设计理念进一步发展,21世纪初,中国台湾学者叶均蔚突破了传统合金设计理念,率先提出“高熵合金”的设计思想,即合金中主元的数目不少于5,且每种主元的摩尔比在5%和35%之间。高熵合金具备高熵效应,可形成简单固溶体结构,不出现复杂的金属间化合物,所得相数远远低于平衡相律所预测的相数,并表现出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软化、耐高温氧化和耐腐蚀等特性,对于冶金与材料产业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高熵合金早期研究重点在合金成分设计上,即组元元素种类及含量对高熵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者们通过合理的元素添加或配比,使合金的性能达到最优,达到甚至超越传统合金材料,例如不锈钢,镍基高温合金等。近年来探索出来的合金种类日益增多,高熵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已被逐步探明,但是单纯的宏观组元调配不能支持对高性能的进一步追求。已知单相FCC结构的高熵合金具有较好的塑性,但是其屈服强度一般不超过300MPa,单相的BCC结构屈服强度可高达1GPa,但是其塑性非常差。这极大的限制了高熵合金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高熵合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者们把目光放到了微量元素添加和其变形机制的探索上。张研婧研究高温下Al0.5FeCoNiCrMn高熵合金变形机理,发现在900℃时,Al0.5FeCoNiCrMn高熵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加工硬化和动态回复同时发生,强度和塑性同时得到提高。Zhang等人通过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CoCrFeNiY,探究稀土Y元素对CoCrFeNi高熵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量0.3时,硬度最优,由146HV提升至400HV,屈服强度由202MPa提升至1 440MPa,塑性降至2.3%,并得出主要是由于固溶强化与第二相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CoCrFeNi高熵合金具有单一的FCC相,它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塑性,但是强度较低,通过不同方式改善其性能已经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塑性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高塑性高熵合金,含有金属元素Co、Cr、Fe、Ni、Al、Er,Al、Er元素以中间合金形式添加,中间合金中Er的质量百分数为10%,即Al-10Er。
优选的,所述Co、Cr、Fe、Ni、中间合金中Al的摩尔比为1:1:1:1:0.05。
上述高强度高塑性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Fe、Cr、Co、Ni、Al-10Er的金属块体颗粒;
(2)将步骤(1)配制的金属块体颗粒在高真空电弧熔炼炉高纯Ar气环境中反复熔炼,并在铜模中冷却凝固成铸锭;
(3)将步骤(2)熔炼的合金铸锭进行高温均匀化热处理,然后取出水淬至常温;
(4)将步骤(3)经过均匀化热处理的合金铸锭轧制后空冷至室温,即制备得到高强度高塑性高熵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7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Web前端界面生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加工售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