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抗震缝的建筑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7262.3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科;刘合敏;谭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重庆远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8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8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抗震 建筑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抗震缝的建筑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在两个相邻建筑相邻侧的两侧建筑侧壁上的两个底座,还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套筒和具有外螺纹的螺杆,套筒和螺杆水平设置且各自具有一个相互配合的配合端和一个与底座相连的安装端,螺杆的配合端插入套筒的配合端一段距离并实现螺纹配合,套筒或者螺杆的安装端和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斜面的倾角大于摩擦角。本发明具有能够更好地防止建筑物左右摆动,提高减震缓冲效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抗震缝的建筑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抗震缝,又名防震缝,是指在设计和建造房屋建筑时,设计于相邻建筑单元之间的构造缝,是为减轻或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建筑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
但抗震缝将建筑分隔为单个建筑单元后,单个建筑单元水平面积较小,自身稳定性较差,防摆动效果降低,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层建筑,单个建筑单元在一些微小型地震以及大风天气时建筑上端均会产生较大的摇摆振动,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同时当建筑单元高度较高时,单个建筑单元摆动幅度过大也容易造成相邻建筑单元之间的碰撞而产生损坏。
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用于安装在抗震缝之间的减震装置专利。例如CN201920488207.6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防碰撞装置;CN201920880239.0曾公开的一种房屋建筑防震缝防碰撞装置;CN201721077895.4曾公开的一种复合建筑防震缝装置等等。这些专利技术的装置均能够安装在相邻减震抗震缝之间并用于降低地震或者飓风对建筑物上端摆动的影响。
但这些现有专利也存在以下缺陷:1装置中均是依靠沿水平方向左右固定设置的弹簧构件实现减震和缓冲,装置作用时,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反复受压力和拉力,其自身也反复压缩和伸长,弹簧在受力压缩和拉伸后自身也会直接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反弹的反向作用力。故弹簧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来回转换,使得装置的实际减震效果,降低建筑物左右摆动的效果较差。2抗震缝自身的功能作用是避免单个建筑单元倒塌跌落时对相邻建筑单元的影响,而现有的抗震缝减震装置的结构均为固定安装在相邻建筑之间,故当单个建筑单元倒塌跌落时,会通过减震装置牵引作用于相邻建筑单元,故极大地降低了抗震缝自身的功能作用和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防止建筑物左右摆动,提高减震缓冲效果的基于抗震缝的建筑保护装置;并进一步使其能够降低对抗震缝自身功能作用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抗震缝的建筑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在两个相邻建筑相邻侧的两侧建筑侧壁上的两个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套筒和具有外螺纹的螺杆,套筒和螺杆水平设置且各自具有一个相互配合的配合端和一个与底座相连的安装端,螺杆的配合端插入套筒的配合端一段距离并实现螺纹配合,套筒或者螺杆的安装端和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斜面的倾角大于摩擦角。
这样,当装置两侧建筑单元左右摆动时,能够通过套筒和螺杆的螺纹配合,将水平方向的轴向运动转换为套筒或者螺杆的转动,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摩擦将动能转化为内能耗散掉。其中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斜面的倾角大于摩擦角,使得螺纹配合构件受轴向力时能够更好地发生旋转,避免螺纹自锁而无法转动。这样,本装置是依靠摩擦阻尼实现缓冲减震,不会产生沿水平方向带动建筑物持续左右摆动的反作用效果。能够更加有利于防止建筑物左右摆动,提高减震缓冲效果。
作为优化,实施时两个底座安装在两个相邻建筑的侧壁上端位置。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防止建筑上端摆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套筒的安装端端面上具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连接槽,套筒对应的底座上连接有一个轴向截面呈T形的套筒连接块,套筒连接块和连接槽周向上呈圆形,套筒连接块可转动地卡接配合在连接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师范学院,未经长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72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