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诗人行迹的三维表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7921.3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1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李安波;闾国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诗人 行迹 三维 表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诗人行迹的三维表达方法,涉及地理信息技术和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具体包含如下步骤;读取一诗人,并将其行迹数据读取到诗人行迹集合T中;基于该诗人的行迹结点信息,进行地理编码,得到行迹坐标信息,并生成二维行迹要素;根据行迹坐标信息和时间属性信息,生成三维行迹结点集合P3D;基于三维行迹结点集合P3D及其对应的时间属性信息,设定时间轴、缩放级别、模型切换等展示参数,并对P3D进行贝塞尔插值,生成czml格式的图层文件。本发明实现了一种直观地对诗人行迹中的三维时空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表达的方法,以充分挖掘其内在的知识信息和行为模式规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技术和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诗人行迹的三维表达方法。
背景技术
行迹是人物对象在一段时间内所行经的足迹。特别地,诗人行迹作为描述诗人人生经历的一种信息表达模式,包含了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多方面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渊源、中国古代文人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境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行迹的表达与展示大多局限于二维行迹展示。这种表达方法,既容易造成不同时期行迹的交叉与叠加,又缺失对历史时间信息、诗人生活境遇等信息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迹展示的效果和信息的传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诗人行迹的三维表达方法,以直观地对诗人行迹中的三维时空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表达,充分挖掘其内在的知识信息和行为模式规律。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诗人行迹的三维表达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读取一诗人,并将其行迹数据读取到诗人行迹集合T中;
步骤2,基于该诗人的行迹结点信息,进行地理编码,得到行迹坐标信息,并生成二维行迹要素;
步骤3,根据行迹坐标信息和时间属性信息,生成三维行迹结点集合P3D;
步骤4,基于三维行迹结点集合P3D及其对应的时间属性信息,设定时间轴、缩放级别、模型切换等展示参数,并对P3D进行贝塞尔插值,生成czml格式的图层文件R;
步骤5,将图层文件R加载至Cesium,以进行三维动态展示。
作为本发明一种诗人行迹的三维表达方法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读取用户选定的诗人姓名,记为诗人p;
步骤1.2,基于p的id信息,读取对应的诗人行迹数据到行迹集合T={ti|i=1,2,…,tn};
其中,i表示行迹结点序号,ti表示p的第i个行迹结点,tn表示行迹结点数量。
作为本发明一种诗人行迹的三维表达方法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从行迹集合T中读取任一行迹结点ti;
步骤2.2,基于行迹结点ti的地名信息和高德地图API,进行古地名的地理编码和坐标系转换,得到ti的WGS84坐标,并存入点集Points;
步骤2.3,循环执行步骤2.1至步骤2.2,直至得到行迹集合T中所有行迹结点的WGS84坐标;
步骤2.4,基于点集Points,生成诗人p的二维行迹线要素。
作为本发明一种诗人行迹的三维表达方法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79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