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0~18GHz超宽带扫频源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8122.8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0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宋剑威;蒋晔;周涵奇;朱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测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9/25 | 分类号: | H03H9/25;G01S7/282;G01S7/35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过顾佳;聂启新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8 ghz 宽带 扫频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0~18GHz超宽带扫频源,涉及微波技术领域,包括基准源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以及第二滤波模块,基准源模块运用高速DDS技术产生0~1.4GHz的任意点频或线性调频信号,运用集成VCO的超宽带低噪声PLL技术产生8.6~15GHz的低相噪、低杂散的超宽带跳频高本振信号,以及其它点频本振、激励信号,相较于直接合成技术可有效减小尺寸,通过对变频方案额精心设计以及两个滤波模块对宽带开关滤波技术的应用,该扫频源可以精简的结构实现超宽带,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同时满足尺寸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0~18GHz超宽带扫频源。
背景技术
频率源是雷达系统的信号产生源,为雷达提供本振信号和发射激励信号,被誉为雷达系统的“心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在频率合成技术上已有较大突破,随着PLL和DDS技术的升级,可实现的带宽越来越宽,产品尺寸越来越小。
扫频源的技术原理与频率源近似,都需要灵活运用频率合成技术,但也有显著的区别,根据现有技术,一个超宽带的PLL即可产生0~15GHz的任意点频信号,可称之为最简单的频率源。而扫频源必须由DDS产生扫频波形,并通过混频、开关滤波等多种组合方式拓宽频带。由于频率合成方案往往结构非常复杂同时又受限于产品的尺寸和成本,因此目前超宽带的扫频源并不常见,常见的0~18GHz扫频源往往需要分0~2GHz、2~6GHz、6~12GHz、12~18GHz多个模块分别进行处理,结构非常复杂,很难满足尺寸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0~18GHz超宽带扫频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0~18GHz超宽带扫频源,包括基准源模块、第一滤波模块以及第二滤波模块;
在基准源模块中,晶体振荡器的输出端连接功分器的输入端,功分器的四个输出端分别连接四个内部集成有压控振荡器的锁相环的输入端,第一锁相环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发生器的输入端并输出3.5GHZ激励信号,信号发生器输出0~1.4GHz范围内的任意扫频信号给第一开关,第一开关的第一输出端作为基准源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并输出0~1.4GHz的第一扫频信号,第一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混频器并输出0.7~1.1GHz的第二扫频信号;第二锁相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混频器并输出4.1/4.3GHz的点频信号作为第一本振信号,第一混频器对第二扫频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后进入3~3.6GHz滤波器,3~3.6GHz滤波器输出3.2±0.2GHz/3.4±0.2GHz的第三扫频信号给第二混频器;第三锁相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并输出8.6~15GHz的具有预定跳频步进的点频信号作为第二本振信号,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作为基准源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二混频器对第三扫频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混频后通过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7.6~18GHz的基准源输出信号;第四锁相环的输出端作为基准源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出端并输出9/12GHz的点频信号作为第三本振信号;
第一滤波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基准源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滤波模块通过内部的分段滤波电路对基准源输出信号进行滤波,滤除混频交调分量后通过信号输出端输出7.6~18GHz的滤波输出信号;
在第二滤波模块中,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作为第二滤波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并连接第一滤波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并获取滤波输出信号,第二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二输入端,第三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作为第二滤波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并连接基准源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三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第二滤波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三混频器并用于连接基准源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出端获取第三本振信号,第三混频器对滤波输出信号和第三本振信号混频后产生1~8GHz的信号经过分段滤波电路输入到第四开关的第二输入端,第四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至0~18GHz超宽带扫频源的信号输出端实现0~18GHz的全频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测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测电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81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