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废热发电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8557.2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石慧;姚金金;罗旭彪;杨利明;邵鹏辉;任重;喻恺;章志明;曾勇;游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H02J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韩雪梅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工业 废水处理 过程 中废热 发电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废热发电装置及方法,包括废水池、废水处理液池、反应池、废热发电机和储存池,废水池、废水处理液池和储存池分别与反应池连通,反应池上设置有废热发电机,废水池用于容纳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高COD的工业废水,废热发电机与一蓄电设备电连接。本发明由模块化的各个部分组成,整个设备易组装、易维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占地尺寸等方面的调整,以节约成本,以保证工业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同时可以使整个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低品废热得到有效的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热发电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废热发电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高浓度碱、高COD的废水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是所有工业废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废水,如果不进行回收利用和必要的处理,酸碱废水直接排放,将会严重地腐蚀管道、渠进和水工构筑物,酸碱废水排入水体,则会改变水体的pH值,危害到水体的自净作用,破坏自然生态,导致水生资源的减少或毀灭。碱性废水中的大量有机物,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鱼类等水生物的缺氧而窒息死亡。酸性或碱性浓度高的废水,会直接毒死鱼类等水生物,渗入土壤则造成土质的酸化、盐碱化,破坏土层的松疏状态。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增产,而人和各种动物如果饮用了这种水,将影响体内代谢,使消化系统失调,引起肠胃发炎等,酸性和碱性废水,都能限制和妨碍水体的使用价值。
目前应用较广的是使用高品废热来转换为电能补充到日常的工业生产中,而生产、处理废水过程中的低品废热却被忽视,使其热能正常逸散到环境中,庞大数量的低品废热就被忽视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废热发电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低品废热转化为电能补偿到其他环节,被充分利用、节能减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废热发电装置,包括废水池、废水处理液池、反应池、废热发电机和储存池,所述废水池、所述废水处理液池和所述储存池分别与所述反应池连通,所述反应池上设置有所述废热发电机,所述废水池用于容纳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高COD的工业废水,所述废热发电机与一蓄电设备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废热发电机包括集热器、碲化铋基热电器件和散热器,所述集热器上串联有若干个所述碲化铋基热电器件,所述碲化铋基热电器件的集热面与所述集热器连接,所述集热器能够浸入所述反应池的液面中,所述碲化铋基热电器件的散热面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应池顶部设置有搅拌器、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搅拌器尺寸相匹配的搅拌槽。
优选的,所述集热器为片齿状集热器且材质为镍或镀镍合金。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为铝制或者镍制的斗状散热器且厚度为8mm,所述散热器内通入冷却液。
优选的,所述废水池、所述废水处理液池和所述储存池与所述反应池连通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阀门且所述管路上包覆有隔热棉。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废热发电方法,基于上述的利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废热发电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工业废水从废水池输送至反应池中,到达反应池的指定液位后,关闭所述废水池上的阀门;之后打开废水处理液池上的阀门,并将废水处理液匀速通入所述反应池中,两者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废热发电机的集热器浸入所述反应池的液面下;
步骤二,再次打开所述废水池上的阀门,使所述工业废水与所述废水处理液池中的处理液匀速同步流入所述反应池中,并开启搅拌器进行搅拌;
步骤三,将所述废热发电机回收的小功率电能储藏于蓄电设备,待所述蓄电设备达到一定电量后进行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8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