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拆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8677.2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1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辉;李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晓辉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1;B60L53/60;F21V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3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拆卸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涉及便于拆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矩形的块,所述底座的上方壁面开设有九个螺纹孔,该便于拆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将外界的电性传输设备通过线缆连接到电源连接设备上,然后利用螺纹孔将本装置固定在对面上,本装置这样的设置在使用的时候,便于安装,且当需要拆卸的时候,直接将螺纹孔旋转出,然后将外界的电性连接设备从电源连接设备上断开,即可将本装置取下,便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于拆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现有的充电桩在安装的时候,是一次性固定在某处的,这样就导致了比便于拆卸,后续无法再次继续利用,导致浪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矩形的块,所述底座的上方壁面开设有九个螺纹孔,每三个螺纹孔位于同一侧,每个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底座的上方壁面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为矩形的块,所述外壳的四侧外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三棱柱,所述三棱柱为三棱柱形的,所述三棱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源连接设备,所述电源连接设备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电源连接设备与外界的电性设备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底座的四侧外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述显示设备可以将车辆的充电情况进行显示,所述底座的四侧外壁面上均开设有矩形口,所述矩形口为矩形的槽,四个所述矩形口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每个所述连接插头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电源连接设备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矩形口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为矩形的块,每个所述活动块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四个内壁槽,所述内壁槽为圆柱形的凹槽,每个所述活动块的两侧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内壁槽相适配,所述连接柱与内壁槽活动连接在一起,每个所述活动块靠近矩形口的一侧壁面上班固定安装有两个矩形连接块,两个矩形连接块相互对应,所述矩形连接块为矩形的块,两个所述矩形连接块上均开设有圆形孔一,所述圆形孔一为圆形的孔洞,每个所述活动块靠近矩形口的一侧壁面上均设置有可以活动的活动杆一,所述活动杆一为矩形的块,所述活动杆一的两侧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轴一,所述连接轴一为圆柱形的块,所述连接轴一的直径与圆形孔一的内壁直径相同,所述连接轴一与圆形孔一相适配,所述连接轴一与圆形孔一活动连接在一起,每个所述活动杆一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可以活动的活动杆二,所述活动杆二靠近活动杆一的一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了活动杆二的上下两侧壁面,所述开口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开设有圆形孔二,所述圆形孔二为圆形的孔洞,且圆形孔二连通开口,所述活动杆一靠近活动杆二的一端两侧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轴二,所述连接轴二与圆形孔二活动连接在一起,同一个矩形口中的两个活动杆二分别向相互背离的一侧延伸,每个所述矩形口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侧壁槽,所述侧壁槽为矩形的槽,每个所述连接轴二分别延伸到对应的侧壁槽内部,所述侧壁槽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内壁矩形槽,所述内壁矩形槽为矩形的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晓辉,未经谢晓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8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