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润滑油溶余油吸附调配再生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8896.0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溶余油 吸附 调配 再生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润滑油溶余油吸附调配再生工艺,步骤包括:步骤一、向溶余油中加入占溶余油质量1‑3%的硅胶,进行吸附处理,得到含油废硅胶以及吸余油;步骤二、向吸余油中加入白油,进行调配,得到色度小于8#且饱和分油含量大于80%的基础油。本发明针对溶余油这一特定的废润滑油加工产物,通过先硅胶吸附、再白油调配的处理方式,得到了基础油合格产品,减少了新硅胶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且提升了油的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润滑油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润滑油溶余油吸附调配再生工艺。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一定含量的添加剂组成,润滑油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会因为杂质引入、添加剂变质等原因而失去其正常功能,成为废润滑油。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废润滑油可以通过处理得到再生基础油,其具体步骤为:先通过减压蒸馏产生馏分油,再通过极性溶剂NMP(N-Methyl pyrrolidone,N-甲基吡咯烷酮)对馏分油进行抽提,得到抽余液(90%油+10%NMP)以及抽出液(90%NMP+10%油),其中对抽余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即可得到油产品,而对抽出液进行再次的减压蒸馏可以得到NMP气体以及抽出油(60%非基础油+40%基础油)。
另外,上述抽提过程为一次抽提,一次抽提后得到的一次抽出液中NMP有部分未参与溶解,所以其仍然具有一定的萃取能力,为此可以用该一次抽出液对馏分油进行二次抽提(又叫萃取工艺),当然需要适当增加用量,二次抽提后得到萃出液以及萃余液。同样,该萃出液中含有NMP成分,其还具有一定的萃取能力,可以用该萃出液直接对上述抽出油进行抽提(又叫溶解工艺),从而得到溶出油(70-80%非基础油+20-30%基础油)、溶余油(70-80%基础油+20-30%非基础油)以及NMP,该溶出油因重芳烃油含量较高,可以作为橡胶润滑剂使用,例如子午轮胎所使用的橡胶材料。
对于溶解工艺中得到的溶余油,其理想组分饱和分油的含量只有70%-80%,且色度较深,一般大于12#,然而作为基础油的合格产品,其饱和分油的含量必须大于80%,且色度必须小于8#,所以该溶余油的饱和分油含量以及色度均不达标。为此,我司近期研究出了硅胶吸附处理溶余油的技术,通过加入3-8%的硅胶,利用其吸附性能,以实现脱色、脱味以及提高饱和分油含量,使其达到标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该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新硅胶,成本较高;并且,硅胶用量较大,虽然整体吸附效果好,但是导致了油的收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润滑油溶余油吸附调配再生工艺,其解决了目前硅胶吸附处理溶余油方式存在的硅胶用量大、成本高以及油的收率较低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废润滑油溶余油吸附调配再生工艺,步骤包括
步骤一、向溶余油中加入占溶余油质量1-3%的硅胶,进行吸附处理,再经离心分离得到含油废硅胶以及吸余油;
步骤二、向吸余油中加入白油,进行调配,得到色度小于8#且饱和分油含量大于80%的基础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白油的色度小于2#且饱和分油含量大于98%。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余油的色度小于10#且饱和分油含量为70-75%。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白油与吸余油的质量比为1:4-10。
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对所述含油废硅胶的脱附再生处理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溶余油这一特定的废润滑油加工产物,通过先硅胶吸附、再白油调配的处理方式,得到色度小于8#且饱和分油含量大于80%的基础油合格产品,减少了新硅胶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且提升了油的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8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