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保护阻件的电梯层门安全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9194.4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4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国;吴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国 |
主分类号: | B66B13/14 | 分类号: | B66B13/14;B66B13/16;B66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夏平 |
地址: | 21002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保护 电梯 安全 方法 | ||
一种基于层门保护阻件的电梯层门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是在电梯层门一侧或二侧安装保护阻件,该保护组件只有在轿厢门触发的前提下才能解除阻挡。在控制电路中还可增设电子数字安全锁。本发明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电梯层门安全措施少的问题,能大大提高层门开启的安全性。同时还能提高检修时和检修后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技术,尤其是一种电梯层门、检修等安全保护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保护阻件的层门电梯层门安全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是一种生活必备,近年来除了高楼大厦和新建高层住宅全部安全了电梯外,老旧小区也在加紧安装电梯的工作。虽然电梯给人们的人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电梯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的重大问题。
据统计,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以及其它事故,其中门系统事故又能占总事故的80%左右,因此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发生也最为频繁。门系统成为事故重灾区,除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外,与门的安全保护结构不够合理、完善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层门锁闭装置见图1,只由一“钩子锁“在层门的顶部。尽管底部有门导靴,但顶部单点受力,还是很容易从中下部扒开的,无兜底保护功能。而近年来发生的重物大事故大多是层门造成的,且长期以来人们仅仅着眼电路的舒适度改进和功能改进,且大多着眼于电气控制部分的智能化,没有从机械结构和控制上对层门结构进行有效的改进,安全措施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电梯层门安全措施不足导致事故频发的问题,发明一种全方位的电梯层门安全保护方法,从根本上改进电梯层门的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保护阻件的电梯层门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是在电梯层门一侧或二侧安装保护阻件,该保护组件只有在轿厢门触发的前提下才能解除阻挡。
所述的保护阻件为伸缩式挡块、挡盘、电磁铁或伸缩电机,非工作状态下,伸缩式挡块、挡盘、电磁铁或伸缩电机伸出挡住层门使之无法打开,只有当轿厢门运行到位后,通过感应式或接触式开关使伸缩式挡块、挡盘或电磁铁缩回,层门才能打开。
所述的保护阻件受控制电路中CPU控制。
在所述的层门门厅设置有人体检测单元和防疫组件,人体检测单元采用红外感应仪进行人体检测,它被用于在门厅有人,层门后无轿箱时禁止开层门,人体检测组件与控制电路中的CPU电气连接;防疫组件采用红外测温仪,用于防疫期间检测候体人员的体温,当检测到有候梯人员体温超标时,进行报警、提醒或越过此层,去相邻层停靠,并提醒人工干预处理;防疫组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中的CPU电气连接。
本发明的安全措施还包括在电梯控制电路中增设有“门锁旁路”电路、声光警示电路和延时关断电路,“门锁旁路”用以防止检修人员忘记将电梯上检修有的“短接门锁”复位而投入使用,该“门锁旁路”与CPU电气连接,防止人为短接;声光警示电路用于在检修过程进行声光警示,声光警示电路由“警灯”和“警鸣”组件组成,它由CPU控制;上述的延时关断电路用于检修超时时自动关闭层门并发超时关门信息,提醒检查超时问题,由CPU内部时钟实现。
此外本发明还在控制电路中增设电子数字安全锁,控制安全组件,用于维保或调试,不仅内有数字ID,而且必须由上级数据授权方能操作,且授权本次工作完毕被收回,它与传统“三角钥匙”共同开门,解决“三角钥匙”管理问题。电子数字安全锁与CPU电气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电梯层门安全措施少的问题,能大大提高层门开启的安全性。同时还能提高检修时和检修后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安全可靠,易于实现,不易损坏,更不会使电梯带病运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国,未经吴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91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