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9790.2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1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何锋;李丽;吴晓松;李江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31/16;G01N31/00;G01N27/416;G01N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森林 土壤 储量 研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包括进行样品的采集,其中采集的样品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枯枝落叶和土壤;对采集样品的含碳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到乔木、灌木、草本、枯枝落叶和土壤之间含碳量的比例关系;对检测和分析得出群落含碳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子午岭辽东栎林区碳循环的变化。本发明一种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根据检测数据分析可得知目前子午岭辽东栎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辽东栎林区的幼树幼苗较少,林下灌草较少,影响森林自然更新;实生苗成苗率和保存率极低,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显著。一旦上层林木消失,将中断栎林演替,其他的树种或灌木将会取而代之,严重影响森林的天然更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碳储量相关研究,具体为一种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碳储量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土壤碳循环和碳蓄积研究是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土壤碳库储量反映土壤系统的固碳能力,确定土壤碳库的储量、空间分布,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是研究土壤与大气间温室气体通量、碳循环收支平衡计算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土壤碳库清单、评估其历史亏缺或盈余、预测土壤碳固定潜力的一项基础工作;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物圈的主体,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本身维持着大量的碳库,同时也维持着巨大的土壤碳库,其碳库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大气碳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表现出巨大的碳汇源效应。
子午岭林区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是黄土高原现存比较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地处抬升山地,降雨量比周围地区丰沛,气候类型属温带湿润冷凉类型;近年来在辽东栎林也陆续开展了林区土壤含碳量的研究,但是缺少对林区不同生长乔木、灌木、草本、枯枝落叶和土壤之间含碳量的关联研究,不能更准确的找出林区碳循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进行样品的采集,其中采集的样品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枯枝落叶层和土壤;
S2:对步骤S1采集样品的含碳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到乔木、灌木、草本、枯枝落叶和土壤之间含碳量的比例关系;
S3:通过对步骤S2的检测和分析得出群落含碳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子午岭辽东栎林区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乔木样品的采集:选定样方4个,每个样方大小均为10m×10m;统计每个样方内乔木株数,然后选取12个样品,并测定每个样品乔木的胸径和树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灌木样品的采集:在乔木所在的样方内随机取样,不同种类的灌木按根、茎、叶分别取样,共选取样品20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草本样品的采集:在乔木所在的样方内随机取样,选取披针苔草作为样品,按照根和叶进行取样,选取样品24份。
所述枯枝落叶样品的采集:在乔木所在的样方内随机选取未被破坏的枯落物层,测定枯落物的厚度,并按未分解、半分解、全分解3层进行取样,选取样品4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土壤样品的采集:在乔木所在的样方内按0~10cm、10~30cm、30~50cm、50~70cm和70~90cm层取土,每层不同厚度选取样品4份,同时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财经大学,未经云南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9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断线领带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远程控制的水下打捞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