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线材进行中央绞合的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0123.1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2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F·A·西帕拉;J·M·亨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波福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浦易文 |
地址: | 巴巴多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线材 进行 中央 设备 方法 | ||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设备,该设备构造成将第一线材绕第二线材进行绞合。该设备包括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构造成固定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端部。第一线材沿着纵向轴线平行于第二线材配置。该设备还包括构造成夹持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夹持机构构造成夹持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使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的内表面彼此接触,而旋转机构构造成使夹持机构旋转从而使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绕彼此绞合。本公开还提出了使第一线材绕第二线材绞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用于将线材进行绞合的设备和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将线材对进行中央绞合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双绞线是一种布线方式,其中单个电路的两个导线绞合在一起,以提高电磁兼容性(EMC)。与单导线或无绞合平衡线对相比,双绞线减少了来自双绞线的电磁辐射以及相邻线对之间的串扰,并改善了对外部电磁干扰(EMI)的抑制能力。
通过配置成对平行线材,固定线材的端部,然后使导线的一端或两端旋转使得的线材对彼此绞合,来形成双绞线。线材的端部可在绞合之前或之后进行端接。然而,仅在完成绞合过程之后,才能将端接的线材对插入到连接器主体中。由于自动执行器难以夹持绞合的线材,因此这阻碍了使用设备将线材的端接端自动插入到连接器主体中。
因此,仍然期望一种与自动终端插入设备兼容的将线材对进行绞合的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构造成将第一线材绕第二线材进行绞合。该设备包括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构造成固定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端部。第一线材沿着纵向轴线平行于第二线材配置。该设备还包括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构造成夹持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使得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的内表面彼此接触;以及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构造成使夹持机构旋转,从而使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彼此绞合。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夹持机构构造成夹持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使得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的内表面彼此不间断地接触。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夹持机构构造成夹持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使得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的内表面彼此连续接触。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夹持机构限定U形凹槽,该U形凹槽构造成接纳并夹持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被接纳在U形凹槽内时,U形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直径,并且当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被夹持在U形凹槽内时,U形凹槽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直径。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U形凹槽由可膨胀的U形囊体限定,其构造成接纳并夹持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夹持机构不包括构造成插在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之间的销。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设备构造成通过经由旋转机构使夹持机构旋转来将第一线材绕第二线材绞合,使得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在中央部分的一侧上彼此右旋地螺旋绞合,并且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在中央部分的相对侧上彼此左旋地螺旋绞合。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机构构造成固定电连接器壳体,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端部设置在该电连接器壳体中。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设备还包括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构造成向夹持机构施加侧向偏移力,从而使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的中央部分从纵向轴线正交地偏斜。
在具有先前段落的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张紧机构包括拉伸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波福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波福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0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