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山地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0334.5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4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何锋;张洪;吴晓松;李江城;黄楚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9/02;A01G17/00;E02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山地 小流域 生态 治理 系统 | ||
1.一种高原山地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所述综合治理模式包括以下措施:
a.对山顶的穴状地区进行整地规划;
b.对山上的竹节壕配鱼鳞坑进行工程整地;
c.对山腰进行规划修台田;
d.山脚修高标准水平梯田;
e.山底沟壑的治理;
所述技术措施包括:
a.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建设生态农业系统工程;
b.应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规划设计精度;
c.创造出“林水镶嵌”的工程模式;
d.果树台田化;
e.封山育林,开山留树;
f.综合治理与经济开发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山地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所述山顶的穴状地区进行整地规划,营造刺槐、沙棘薪炭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山地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所述山上的竹节壕配鱼鳞坑工程整地,竹节壕与鱼鳞坑的规划配比为1:3,按每公顷蓄水50m3设计施工,营造油松、樟子松、落叶松、刺槐等用材林和山杏等经济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山地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山腰土厚坡缓,通过对所述山腰进行规划修台田,按每公顷蓄水1500m3设计施工,栽植苹果、梨、山楂、扁杏、大枣等树木,建设干鲜果园;山腰土薄坡陡,则修水平沟,按每公顷蓄水750m 3设计施工,营造林带,种植牧草,建设人工牧场,进行经济开发,建设果牧商品生产基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山地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山脚坡缓土厚,通过对所述山脚修高标准水平梯田,按每公顷蓄水3000m3设计施工,建设基本农田;河川两岸地平土肥,建设集约经济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山地小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所述沟壑治理,上游谷坊拦、中间塘坝堵、出口造农田;河道整治河靠山、路靠边,路坝结合树镶边,沟道建成拦蓄排工程配套成龙,开发利用沟道水土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财经大学,未经云南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03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