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复合竹板板材热压设备及热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0579.8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3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钭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35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复合 竹板 板材 热压 设备 工艺 | ||
多层复合竹板板材热压设备及热压工艺,它涉及一种竹板板材的加工及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竹板的热压设备及工艺。压制底板固定设置底座的上部,压制上盖板套接在压制底板的上部,压板设置在压制上盖板的内侧,压板的压板轴穿过压制上盖板的中部并从上部延伸而出;所述的压板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压头,抽真空机构设置在压制上盖板的一侧。多层复合竹板板材热压工艺过程如下:在压制前先通过抽真空机构将内部抽出部分空气,形成压制上盖板和压制底板之间的负压;将面料、底料和中料的四面外包头用单板压机分别压。使用本发明新方法板材制作的砧板,侧面均是整根板材,整根板材不易开裂,即便在跌落、摔落的情况下也不会开裂,这会大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也会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板板材的加工及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竹板的热压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将竹材纵向剖篾,并加工成竹篾帘;用制材、旋切的剩余物(板皮、木芯等废料)或小径木材,通过辊压成网状木束并缝拼成木束帘;用旋切木单板等为构成单元,分别经过干燥、施胶,然后以木束帘为芯层、竹篾帘为内层、木单板为表层、必要时在表层上还可以有一层浸渍纸、组合成具有对称性层状结构板坯,经热压胶合成竹木复合板材。目前,常见的用于复合竹板材热压的热压机大多通过多将多层竹板板材涂胶后压制在一起,在压制过程中需要
从而会造成热压机工作的不便,且热压机的稳定性不佳,这样会影响热压的效果;参看图1,目前常见的竹板板材大多由面料、底料和中料组成,在中料的两侧设置有包头。而且现有常用的胶水均带有刺激性和毒性,会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在加工工艺过程中会对每根竹条进行刷胶,刷胶机在运行中需要大量的润滑油保证刷胶机的运行。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对于面料和底料的根数都需要人工进行点数,一旦出错就可能出现面料少条的现象。目前常见每台压机需要三名组板工作人员,人员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同时压制成功后的板材还需要人工去掉胶带,不然会影响板材的使用和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复合竹板板材热压设备及热压工艺,它可以大大减少胶水的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每一个工作可以操作1-3台压胶机;且产品包边更加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多层复合竹板板材热压设备包含底座1、压制底板2、压制上盖板3、压板4、抽真空机构5,压制底板2固定设置底座1的上部,压制上盖板3套接在压制底板2的上部,压板4设置在压制上盖板3的内侧,压板4的压板轴41穿过压制上盖板3的中部并从上部延伸而出;所述的压板4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压头42,抽真空机构5设置在压制上盖板3的一侧。
所述的压制底板2上部设置有凹槽21。被压板材放置在凹槽21内可以更好的保持密封,能起到更好的压制效果。
所述的压制上盖板3周边设置有向下的边沿31,边沿31套接在压制底板2的外延处。
多层复合竹板板材热压工艺过程如下:在压制前先通过抽真空机构5将内部抽出部分空气,形成压制上盖板3和压制底板2之间的负压;将面料6、底料7和中料8的四面外包头用单板压机分别压制;将多个中料8拼接整齐,拼接中料8时在中料上刷胶水;在面料6、底料7和中料8的两侧拼接有包头9。
所述的面料6和底料7均为条状面料。面料6、底料7在和中料8的压合过程中,通过内部的负压保证压合的紧密,在之后的使用中由于内部的负压,不易产生和开裂。
而且通过该方法压制面料6和底料7,因为有了包头框就不需要对面料6和底料7进行计数,直接拼接可。同时通过该方法压制的过程,仅仅需要对中料进行刷胶,可以大大减少胶水的用量,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0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