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1263.0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0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熊伟;徐世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谢潇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钢筋 施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其中,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装置包括护筒,沿所述的护筒的内周壁间隔设置有多组可横向转动的弧形合页,每组所述的弧形合页的固定页与所述的护筒的内周壁贴合,每组所述的弧形合页的活动页装设有一组可上下移动的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用于连接钢筋笼。本发明施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施工操作,该装置可重复使用,应用于不同场地、不同位置、不同设计标高的钢筋笼的施工;本发明施工方法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通过采用本发明,可有效解决钢筋笼保护层厚度不均匀、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等问题,大幅提高成桩质量,满足不同场地、不同位置、不同设计标高的钢筋笼的施工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灌注桩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钢筋笼保护层的厚度并防止钢筋笼上浮。为了控制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通常采用在钢筋笼上捆绑垫块或在护筒内侧架设限位装置等方法,操作繁琐,每打一根桩需要绑扎一次垫块或者架设一次限位装置。捆绑垫块常常无法绑扎到位,其效果难以保证,而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垫块可能会被挤压入钢筋笼,从而无法保证钢筋笼保护层的厚度。限位装置安装在护筒内侧,用于控制钢筋笼位置。但该装置需在成孔完成后安装在护筒上,每成孔一次需要安装一次,比较繁琐,同时该装置无法防止钢筋笼上浮的发生。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可能会发生上浮,影响成桩质量。为了防止钢筋笼上浮,可以采用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增加吊筋直径与数量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工序繁杂,而且效果无法完全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可有效解决钢筋笼保护层厚度不均匀、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等问题,大幅提高成桩质量,满足不同场地、不同位置、不同设计标高的钢筋笼的施工需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装置,包括护筒,沿所述的护筒的内周壁间隔设置有多组可横向转动的弧形合页,每组所述的弧形合页的固定页与所述的护筒的内周壁贴合,每组所述的弧形合页的活动页装设有一组可上下移动的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用于连接钢筋笼。
作为优选,每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钢棒和开缝钢管,所述的钢棒竖直插设于所述的开缝钢管,所述的钢棒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的钢棒上固定有卡扣,所述的卡扣的开口朝向所述的钢棒的径向外侧,所述的卡扣的开口的高度大于钢筋笼的单根箍筋的高度,所述的钢棒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的螺母位于所述的卡扣的上侧,所述的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的开缝钢管的内径,所述的开缝钢管竖直固定于对应的一组弧形合页的活动页,沿所述的开缝钢管的轴向设置有缺口,所述的缺口朝向所述的护筒的轴向内侧,所述的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的卡扣的宽度。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的弧形合页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副弧形合页,每副所述的弧形合页的活动页固定有一根所述的开缝钢管,固定在每组所述的弧形合页上的多根开缝钢管内同时竖直插设有一根所述的钢棒。
作为优选,每副所述的弧形合页包括两片铰接的弧形钢片,两片所述的弧形钢片的弧度与所述的护筒的内周壁的弧度一致,其中一片所述的弧形钢片作为固定页固定于所述的护筒的内周壁,另一片所述的弧形钢片作为活动页与一根所述的开缝钢管固定。
进一步地,每副所述的弧形合页为90度弧形合页,其两片所述的弧形钢片的最大展开角度为90度。
具体地,沿所述的护筒的内周壁间隔设置有三组可横向转动的弧形合页,每组所述的弧形合页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副弧形合页。
利用上述施工装置实施的灌注桩钢筋笼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桩位后,推动多根钢棒,使多组弧形合页闭合,从而多组定位机构紧靠护筒的内周壁,给旋挖机的钻头留出开挖空间,再将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装置吊装放置在桩位所在地面,使护筒的中心线与桩位中心重合,然后对护筒施压,将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装置压入土体,之后旋挖机的钻头自护筒内侧的土体开始钻孔开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1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