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体用品绿色环保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2152.1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4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威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35 | 分类号: | B09B3/35;B09B5/00;B09B10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体用品 绿色 环保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体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体用品绿色环保回收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文体用品绿色环保回收装置。一种文体用品绿色环保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削笔器、底架、壳体,第一笔头去除机构,第二笔头去除机构,收集机构,上料机构,第一切放机构,第二切放机构,第一顶芯机构和第二顶芯机构等;外壳体内侧设置有第一笔头去除机构。本发明实现了将废弃的第一铅笔或者第二铅笔进行金属笔头的去除,同时分段后将笔杆和笔芯分离,可以提高两者分离效率,避免长笔芯在长笔杆内无法有效的顶出分离的现象;同时将木屑和笔芯粉末分离回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回收意识,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体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体用品绿色环保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文体用品是文具用品和体育用品的总称。铅笔作为文体用品中的一种,是一种用来书写以及绘画素描专用的笔类;其使用量巨大,例如在幼儿园和小学生写字或者素描时均需要用到大量的铅笔;但是铅笔在使用后剩余部分由于手握不便,会直接丢弃,同时由于学生在使用时一般采用独立的削笔器,在削笔后产生的木屑和铅笔芯墨往往直接丢弃;这不仅使学生养成了浪费的观念;而且也造成了大量的可回收材料的浪费;
结合上述,亟需研发一种文体用品绿色环保回收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铅笔在使用后剩余部分由于手握不便,会直接丢弃,同时由于学生在使用时一般采用独立的削笔器,在削笔后产生的木屑和铅笔芯墨往往直接丢弃;这不仅使学生养成了浪费的观念;而且也造成了大量的可回收材料的浪费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文体用品绿色环保回收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文体用品绿色环保回收装置,包括外壳体,第一笔头去除机构,第二笔头去除机构,收集机构,上料机构,第一切放机构,第二切放机构,第一顶芯机构,第二顶芯机构,控制开关,第一翻转挡板,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一升降挡板,第二升降挡板,第一削笔器和底架;外壳体内侧设置有第一笔头去除机构,第二笔头去除机构,收集机构,上料机构,第一切放机构,第二切放机构,第一顶芯机构和第二顶芯机构;上料机构与第一切放机构相连接;上料机构与第二切放机构相连接;上料机构与第一顶芯机构相连接;上料机构与第二顶芯机构相连接;外壳体与控制开关相连接;外壳体与第一翻转挡板相连接;外壳体与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相连接;外壳体与第一升降挡板相连接;外壳体与第二升降挡板相连接;外壳体与第一削笔器相连接;外壳体底部与底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笔头去除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套,第一侧夹板,第一微型推杆,第二侧夹板,第二微型推杆,第一外套框和第一放置箱;第一限位套一侧设置有第一侧夹板,第一限位套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侧夹板;第一侧夹板与第一微型推杆进行焊接;第二侧夹板与第二微型推杆进行焊接;第一侧夹板下方设置有第一外套框;第一外套框内部与第一放置箱进行插接;第一限位套外表面与外壳体相连接;第一微型推杆与外壳体相连接;第二微型推杆与外壳体相连接;第一外套框外表面与外壳体相连接。
进一步的,收集机构包括第一传送机构,限位板,翻转板,第一分流台,分流板,限位条,第二传送机构,第二分流台,第二外套框,第二放置箱,第三外套框,第三放置箱,第四外套框,第五外套框,第六外套框和第四放置箱;第一传送机构外环面与限位板一侧相连接,翻转板与限位板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送机构一侧设置有第一分流台;第一分流台内中部与分流板进行焊接;第一分流台下方与限位条进行焊接;第一分流台底部设置有第二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底部设置有第二分流台;第二分流台底部设置有第二外套框;第二外套框内部与第二放置箱进行插接;第二放置箱一侧与第三外套框进行焊接,第二放置箱另一侧与第六外套框进行焊接;第二放置箱一侧与第四外套框进行焊接,第二放置箱另一侧与第五外套框进行焊接;第三外套框内部与第三放置箱进行插接;第六外套框内部与第四放置箱进行插接;第一传送机构与外壳体相连接;第一分流台与外壳体相连接;第二传送机构与外壳体相连接;第二分流台与外壳体相连接;第二外套框与外壳体相连接;第三外套框和第六外套框上方分别通过转接管与两个第一削笔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威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威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2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