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及挤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2418.2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4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高雪芹;张雪颂;谢泽祥;王珂;傅强;申开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8/48 | 分类号: | B29C48/48;B29C48/30;B29C48/25;B29K2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刘文娟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塑化 挤出 装置 方法 | ||
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包括料筒(2),所述料筒(2)的一端设置有料斗(1),另一端设置有口模(13),所述料筒(2)内部具有塑化腔,塑化腔内设置有振动活塞(3);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活塞筒(4)和第二活塞筒(6),所述第一活塞筒(4)的活塞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5),第二活塞筒(6)的活塞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7),所述第一活塞筒(4)和第二活塞筒(6)的端口与料筒(2)的内壁相贯,使得第一活塞筒(4)和第二活塞筒(6)的活塞腔连通塑化腔,所述第一活塞筒(4)和第二活塞筒(6)的活塞腔直径小于塑化腔的直径,使得熔体在流入第一活塞筒(4)和第二活塞筒(6)的进口处时受到剪切;所述口模(13)通过能够封闭和开启塑化腔的过渡结构与料筒(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筒(4)和第二活塞筒(6)的长径比为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结构包括过渡筒(8),所述过渡筒(8)与料筒(2)同轴设置,且过渡筒(8)与料筒(2)连通,过渡筒(8)内设置有与过渡筒(8)滑动配合的堵头(11),过渡筒(8)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口模(13)与出料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筒(8)外设置有机头(9),所述堵头(11)连接有推杆(10),所述推杆(10)延伸至机头(9)之外并与机头(9)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模(13)外设置有口模外套(12),所述口模外套(12)与口模(13)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15),所述气流通道(15)靠近口模(13)出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4),气流通道(15)靠近口模(13)进口的一端通过口模(13)内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模外套(12)与口模(13)之间具有间距,口模外套(12)与过渡结构密封连接,所述口模(13)进口端与过渡结构之间具有进气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模(13)与过渡结构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筒(4)和第二活塞筒(6)均垂直于料筒(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装置的挤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过渡结构封闭塑化腔,对料筒(2)、第一活塞筒(4)和第二活塞筒(6)进行加热,原料通过料斗(1)加入料筒(2),物料受热后开始塑化,控制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7)循环往复运动,将物料不断地压入第一活塞筒(4)、压出第一活塞筒(4)、压入第二活塞筒(6)和压出第二活塞筒(6),同时控制振动活塞(3)往复振动,对物料进行周期性的压实和释放,塑化完成后,过渡结构打开塑化腔,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7)分别将第一活塞筒(4)和第二活塞筒(6)中的物料压出,振动活塞(3)再将塑化腔中的物料压出,物料通过口模(13)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化挤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压出物料时,向进气口(14)通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通过气流通道(15)到达口模(13)的进口端,惰性气体遇到物料后,在物料表面形成气膜,气膜将物料与口模(13)内壁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24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