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林木杂枝打捆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2474.6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1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覃凡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财经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B13/04 | 分类号: | B65B13/04;B65B13/18;B65B13/20;B65B13/22;B65B13/26;B65B6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地址: | 530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林木 打捆 | ||
本发明公开了林木杂枝打捆机,它包括车体,车体包括上端和侧端开口的车斗,车斗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车斗的后侧设置有推把;车体上设置有拾取装置、压实装置和打捆装置;拾取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在车斗前端的拾取爪,位于拾取爪的上方设置一个托板,托板上并排设置多个传送链条,传送链条上设置有传送齿;压实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与车斗铰接连接;支架左右方向上设置多个可竖直滑动的竖直滑杆,每根竖直滑杆的底端连接一根水平的压杆;竖直滑杆的顶端连接一个竖直滑杆驱动机构。打捆装置包括压板、打捆线和打结盘。本发明具有体积小且能自动拾取和打捆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木杂枝打捆机。
背景技术
林业尤其是苗圃中的树木,需要定期对树枝进行修剪,修剪后的树枝分散在地上,大型机械由于无法在苗圃中操作,因此一般由人工将修剪后杂乱的树枝拾取并整理成堆,之后进行打捆。人工在拾取杂枝和打捆时存在以下问题:
1、人工拾取和整理效率低,并且人工在整理树枝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树枝划伤。2、人工打捆,需要先将杂枝勒紧,之后再进行打捆,人工手臂的力量有限,往往导致打捆后的杂枝比较松散,不利于后期的装卸和运输。因此设计一款体积小且能自动拾取和打捆的林木杂枝打捆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体积小且能自动拾取和打捆的林木杂枝打捆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林木杂枝打捆机,它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上端和侧端开口的车斗,所述车斗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车斗的后侧设置有推把;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拾取装置、压实装置和打捆装置;
所述拾取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车斗前端的拾取爪,位于所述拾取爪的上方设置一个托板,所述托板上并排设置多个传送链条,所述传送链条上设置有传送齿;
所述压实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车斗铰接连接;所述支架左右方向上设置多个可竖直滑动的竖直滑杆,每根所述竖直滑杆的底端连接一根水平的压杆;所述竖直滑杆的顶端连接一个竖直滑杆驱动机构;
所述打捆装置包括压板、打捆线和打结盘,所述车斗的上端铰接连接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后端与所述车斗之间活动连接一个支撑板驱动液压缸;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支架之间活动连接一根连杆;所述压板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的压板驱动液压缸连接;当所述压板转动到水平时,所述压板的边缘与所述车斗上端开口重合;所述打捆线的一端缠绕在所述车头上设置的卷筒上,所述打捆线的另一端从所述车斗11后侧设置的两个转辊之间穿过;所述打结盘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辊的前侧;所述打结盘上设置有一个圆孔和一个条形开口Ⅰ,所述圆孔和所述条形开口Ⅰ关于所述打结盘的轴线对称;所述车斗和压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打捆线穿过的引导槽;所述车斗和所述压板在所述引导槽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封堵板,每个所述封堵板可对应滑动在所述车斗和压板上设置的滑槽内;所述封堵板在所述打捆线穿入和穿出位置设置有弧形开口;每个所述封堵板连接一个封堵板驱动气缸;
所述车斗的底端设置有条形开口Ⅱ,所述条形开口Ⅱ与所述引导槽对应;位于所述条形开口Ⅱ的后侧设置有打捆线牵引装置;所述打捆线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头和牵引头驱动气缸;位于打结盘的后侧下方设置一个推送气缸;位于所述打结盘的后侧设置有切刀;所述打结盘连接一个打结盘驱动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的底端为向上延伸的弧形;所述托板的左右两端与所述拾取爪的顶端铰接连接;所述托板的左右两端与所述拾取爪活动连接一个托板驱动液压缸。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托板的底端和顶端分别设置多个与所述传送链条对应的导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一个拱形板,所述拱形板与所述压杆铰接连接,且在铰接连接处设置有自然状态下使所述压杆保持水平的扭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财经学院,未经广西财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24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