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乏核燃料后处理尾气的净化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2954.2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4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广明;田为学;王东帅;田德华;张玉宝;卢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广明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53/14;B01D53/46;B01D53/56;B01D53/68;B01D53/70;B01D53/75;B01D53/76;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252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核燃料 处理 尾气 净化 新方法 | ||
1.一种用于乏核燃料后处理尾气的净化新方法,其特征是处理乏核燃料尾气(1)中的高浓度NOx,利用ZnO(a)粉作转换剂,将该尾气中的高浓度NOx制成硝酸或高附加值的N2O4,,在乏核燃料尾气(1)输入碱洗涤塔(除I)(3)之前,先设置NOx吸收塔(A.2),在其洗涤液(c)中加入ZnO(a)和强氧化剂(b),使尾气中的NOx在NOx吸收塔(A.2)进行氧化并与ZnO(a)反应,生成六水硝酸锌(Zn(NO3)2·6H2O)(d),溶存于该洗涤液(c)中,经洗涤后,该乏核燃料尾气(1)输入碱洗涤塔(除I)(3),脱除I及其同位素,随着对乏核燃料尾气(1)处理过程的继续,NOx吸收塔(A.2)的洗涤液(c)中的六水硝酸锌(Zn(NO3)2·6H2O)(d)浓度接近于饱和,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定的量,进行浓缩结晶(B),接下来进行脱水(C),得到无水固体硝酸锌(Zn(NO3)2)(e),再进行热解(D),得到固体ZnO(a)和高纯NO2(f)气体,其中固体ZnO(a)返回NOx吸收塔(A.2),继续循环,吸收尾气中的NOx,高纯NO2(f)制成硝酸回用,或制成高附加值的N2O4,储存于硝酸或N2O4,储罐(E)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乏核燃料后处理尾气的净化新方法,所述的乏核燃料尾气(1)进入NOx吸收塔(A.2)之后,在ZOx(a)和强氧化剂(d)强烈作用下,使尾气中的NOx洗涤干净,然后该尾气进入碱洗涤塔(除I)(3),经过碱洗涤塔(除I)(3)用烧碱液进行洗涤后,乏核燃料尾气(1)进入硝酸银填料塔(4),进一步脱除其中残留的有机和无机的I,Kr(k)的脱除系采用活性炭床+液态氩冷却(5)+热解分离法(6),即可得到高纯Kr(k)产品,分离后的高纯度Kr(k)进入收集塔(6+)。由于14C是以CO2形式存在的,在流程中设置一座石灰水洗涤塔(14C)(7),即可有效脱除14C,其反应产物为CaCO3,最后的工序,为脱除乏核燃料尾气(1)中的放射性气溶胶,这是乏核燃料尾气(1)排放是否达标的关键,本发明采用的是高效WESP湿电除尘除雾器(8)净化烟气(h),最后进入烟囱(9),排入大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乏核燃料后处理尾气的净化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乏核燃料尾气(1)的治理流程中,设置了NOx吸收塔(A.2),并在其中加入洗涤液(c)对该尾气进行洗涤,该塔及其配套设施的主要作用是:采用湍流喷淋形式洗涤吸收尾气中的NOx,由于洗涤液(c)中含有ZnO(a)细粉,在强氧化剂(b)存在的条件下,它会与溶于洗涤液(a)中的NOx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六水硝酸锌(Zn(NO3)2·6H2O)(d),将洗涤液(c)浓缩结晶(B),即可得到固体六水硝酸锌(Zn(NO3)2·6H2O)(d),该固体六水硝酸锌(Zn(NO3)2·6H2O)(d)在大于100℃的条件下脱水(C),生成无水硝酸锌(Zn(NO3)2)(e),然后在大于300℃条件下,采用专用的热解器对该无水硝酸锌(Zn(NO3)2)(e)进行热解(D),同时得到两种产品,即:固体氧化锌ZnO(a),高纯二氧化氮NO2(f)气体,接着ZnO(a)回到前道工序NOx吸收塔(A.2),继续参加循环。高纯NO2(f)用于制取硝酸回用,或制取高附加值的四氧化二氮N2O4,存入硝酸或N2O4储罐(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广明,未经赵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295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NVR与IPC套装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作物促生内生真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