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织机上针盖自动调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3184.3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6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飞洋 |
主分类号: | D04B15/00 | 分类号: | D04B15/00;D04B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曹立成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机 上针盖 自动 调整 装置 | ||
针织机上针盖自动调整装置,平面推力球轴承的下套圈的下端面压在套筒座台阶上,平面推力球轴承的下套圈的外径面过盈配合固定在套筒座中心孔的内壁上;调节大齿轮的下端面压在平面推力球轴承的上套圈上,弧形压板的横截面为倒L型,弧形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套筒座上,调节大齿轮上成型有大齿轮环槽,弧形压板的上部插套在大齿轮环槽中;第二步进电机固定在大鼎齿轮上,第二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螺旋线调节轮,套筒盖上安装有滚轮,滚轮插套在螺旋线调节轮的螺旋凹槽中。它能实现上针盖的电脑控制和自动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人工调节产生的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圆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织圆机的上针盖自动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针织机的上针盖的升降位置调节和角度调节都是通过手动人工调节的,其不足之处是:人工调节速度慢,效率低,还存在人为因素的原因,易造成调节不到位,引发产品成为次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针织机上针盖自动调整装置,它能实现上针盖的电脑控制和自动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人工调节产生的误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针织机上针盖自动调整装置,上针盖和上针筒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针盖套筒插套在上针筒中且与上针盖固定在一起,针盖套筒插套在套筒座中,套筒座固定在大鼎齿轮上,大鼎齿轮固定在支撑球环上;套筒座中心孔的内壁上成型有套筒座台阶,平面推力球轴承的下套圈的下端面压在套筒座台阶上,平面推力球轴承的下套圈的外径面过盈配合固定在套筒座中心孔的内壁上;
调节大齿轮的下端面压在平面推力球轴承的上套圈上,弧形压板的横截面为倒L型,弧形压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套筒座上,调节大齿轮上成型有大齿轮环槽,弧形压板的上部插套在大齿轮环槽中;
针盖套筒的上端固定有套筒盖,针盖套筒的上端与调节大齿轮螺接在一起,第一步进电机固定在大鼎齿轮上,第一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调节小齿轮,调节小齿轮与调节大齿轮相啮合;
第二步进电机固定在大鼎齿轮上,第二步进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螺旋线调节轮,套筒盖上安装有滚轮,滚轮插套在螺旋线调节轮的螺旋凹槽中。
所述调节大齿轮通过螺钉与平面推力球轴承的上套圈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以大鼎齿轮的圆心为中心在大鼎齿轮上呈对称状布置。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以大鼎齿轮的圆心为中心在大鼎齿轮上呈90度夹角布置。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大鼎齿轮上,套筒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大鼎齿轮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它能实现上针盖的电脑控制和自动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人工调节产生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除掉套筒盖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针盖;2、上针筒;3、针盖套筒;4、套筒座;5、大鼎齿轮;6、支撑球环;7、调节大齿轮;8、平面推力球轴承;9、弧形压板;10、套筒盖;11、第一步进电机;12、调节小齿轮;13、第二步进电机;14、螺旋线调节轮;1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飞洋,未经陈飞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31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自动计量吨斗
- 下一篇:一种高含固重污油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