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速差控制三阀门换热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3610.3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0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逸隆;侯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27/02;F28G7/00;F24H7/02;F24H9/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速 控制 阀门 换热器 方法 | ||
1.一种流速差记忆控制三阀门换热器的方法,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部件、壳程入口接管和壳程出口接管;所述换热部件设置在壳体中,换热部件固定连接在前管板、后管板上;所述的壳程入口接管和壳程出口接管均设置在壳体上;壳程流体从壳程入口接管进入,经过换热部件进行换热,从壳程出口接管出去;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穿过左侧管设置,第二换热管穿过中心管设置,第三换热管穿过右侧管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分别流过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
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的入口设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和控制器数据连接;
其特征在于,管束自由端内部设置速度感知元件,用于检测管束自由端内的流体的流速,流速感知器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控制器根据时间顺序提取流速数据,通过相邻的时间段的流速数据的比较,获取其流速差或者流速差变化的累计,所述速度感知元件速度差或者速度差变化的累计数据实时存储在数据库中,采用一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数据特征,并进行模式识别,从而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闭,从而控制第一、第三流体、第二流体是否进行换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当第一、第三流体进行换热,第二流体不进行换热时,如果在前时间段的流速为V1,相邻的在后时间段的流速为V2,如果V2与V1的差值低于阈值时,则输出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关闭,第二阀门打开,从而使得第一、第三流体停止换热,第二流体进行换热;当第一、第三流体停止换热,第二流体进行换热时,如果在前时间段的流速为V1,相邻的在后时间段的流速为V2,如果V2与V1的差值低于阈值时,则输出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阀门、第三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关闭,从而使得第一、第三流体进行换热,第二流体停止换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包括中心管、左侧管、右侧管和管组,所述管组包括左管组和右管组,左管组与左侧管和中心管相连通,右管组与右侧管和中心管相连通,从而使得中心管、左侧管、右侧管和管组形成加热流体封闭循环,左侧管和/或中心管和/或右侧管内填充相变流体,每个管组包括圆弧形的多根环形管,相邻环形管的端部连通,使多根环形管形成串联结构,并且使得环形管的端部形成环形管自由端;中心管包括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连接左管组的入口,第二管口连接右管组的入口,左管组的出口连接左侧管,右管组的出口连接右侧管;所述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设置在在中心管的同侧;右管组的位置是左管组沿着中心管的轴线旋转180度后的位置;
所述左侧管与中心管之间设置左回流管,所述右侧管与中心管之间设置右回流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壳程流体是冷源,第一流体、第二流体和第三流体是热源。
5.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形的多根环形管,相邻环形管的端部连通,使多根环形管形成串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36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日椒草组织培养繁殖方法
- 下一篇:摆线液压马达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