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3938.5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冯发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吴学锋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震 剩余 校正 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设定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在所述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中,分别收集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道集在所述偏移距范围内的偏移距和地震初至;
对所述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设定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迭代次数及每次迭代的误差阈值进行剩余静校正的迭代处理,其中,
在每一次迭代处理时,按照检波点与炮点的迭代顺序,根据上一次迭代得到的所述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分别对地震初至加上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时差,将偏移距及加上剩余时差后的地震初至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其中,第一次迭代处理时采用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所述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选取所述初至拟合时差小于本次迭代的误差阈值对应的地震道,分别得到地震道对应的本次迭代中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
根据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剩余静校正量及累加次数,分别得到检波点和炮点的静校正平均值作为本次迭代处理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
在迭代处理完成后,将最后一次迭代处理后得到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累加至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得到每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基准面静校正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包括:
整理野外生产资料,获取三维SPS文件,其中包括:检波点文件、炮点文件和关系文件;
根据所述SPS文件,拾取每炮的初至时间,获取初始地震初至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并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包括:
将基准面静校正施加到所述初始地震初至数据,得到新的地震初至数据;
采用人机交互及多项式拟合剔除所述新的地震初至数据中的异常地震初至;
根据预设的地震面元,将剔除完成后的新的地震初至数据,转换为三维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包括:
按一定空间间隔指定或分段指定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数据,采用空间内插方法得到每一个共中心点地震初至数据的偏移距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拟合,得到每一个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初始值,包括:
对偏移距和地震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地震道拟合初至;
根据地震道拟合初至获取地震道的初至拟合时差;
选取初至拟合时差小于预设的误差阈值的地震道,采用二分法分别计算地震道对应的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同时记录检波点和炮点的累积时差的累加次数;
根据检波点的累积时差和累加次数,计算时差平均值作为检波点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根据炮点的累积时差和累加次数,计算时差平均值作为炮点剩余静校正初始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震初至的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拟合的次数为1至6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39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刺梨药酒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氨基化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