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4012.8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6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袁粲;李永谦;袁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25 | 分类号: | 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邵泳城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市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控制方法包括:在数据写入阶段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启以将第一数据信号写入所述第一节点,并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以通过所述感应线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复位;在检测阶段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以使所述感应线的电位抬升,在检测阶段后期检测所述感应线的电压信号;在复位阶段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以通过所述感应线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复位;和在数据回写阶段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关闭以将第二数据信号写入第二节点。在数据回写阶段采用2T1C方式进行数据回写,保证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可实现柔性显示与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
在工作过程中,OLED显示面板容易受驱动TFT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造成显示不良,并且由于OLED本身的老化,也会造成显示亮度降低和显示残像问题。其中,驱动TFT的K值在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漂移,进而导致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下降,因此在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阈值电压Vth进行补偿并对驱动晶体管的本征导电因子(K值)进行检测和补偿,以保证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过程中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OLED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存储电容、第二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连接数据线和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节点并连接电源信号和第二节点、所述存储电容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所述第二节点和感应线,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数据写入阶段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启以将第一数据信号写入所述第一节点,并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以通过所述感应线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复位;在检测阶段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以使所述感应线的电位抬升,在检测阶段后期检测所述感应线的电压信号;在复位阶段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以通过所述感应线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复位;和在数据回写阶段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关闭以将第二数据信号写入第二节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显示亮度和显示灰阶的对应关系建立查找表;和根据当前的显示灰阶和所述查找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信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电压信号确定所述当前的显示灰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根行扫描线,每根所述行扫描线控制对应相邻两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其中一行的所述第一晶体管,并控制对应相邻两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另一行的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当前行的所述行扫描线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对应相邻两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其中一行的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启;和控制下一行的所述行扫描线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对应相邻两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另一行的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0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