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法脱硫液后处理生产硫铵的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4322.X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7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熊敬超;罗海兵;龚鹏;沈志鹏;张兵;殷广超;徐超;刘思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9/00 | 分类号: | B01D9/00;B01D1/22;B01D1/30;C01C1/242;C01C1/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胡建文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处理 生产 系统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法脱硫液后处理生产硫铵的系统,包括通过物料流通管道依次连接的第一预热器、第二预热器、升膜蒸发器、硫铵加热器、结晶器、离心分离机构和加热干燥机构,还包括凝结水收集槽;硫铵加热器的出口蒸汽和/或结晶器的出口蒸汽送入第一预热器,第一预热器产生的凝结水排入凝结水收集槽;和/或,升膜蒸发器产生的凝结水和/或硫铵加热器产生的凝结水送入第二预热器,第二预热器产生的凝结水排入凝结水收集槽。另外还涉及上述系统的应用方法。本发明利用系统的二次蒸汽和/或副产凝结水对硫铵原料进行预热,将各热阱与热源品位高效匹配,提高热量利用效率,避免了热源的浪费,也减少了蒸汽和冷却循环水的耗量,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氨法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法脱硫液后处理生产硫铵的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氨法脱硫因吸收剂利用率高、对污染物浓度适应性好、设备占地少且阻力低、副产物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等优点受到钢铁、电厂等行业的广泛关注。硫铵生产系统是以工业合成氨为原料,脱除烟气中的SO2,形成的硫铵浆液通过蒸发结晶、离心分离、加热干燥等工序后制成合格的硫铵化肥。目前,国内生产硫铵的系统大多数采用:预热器升温→升膜蒸发器提浓→硫铵加热器和结晶器浓缩结晶→离心机分离→振动流化床干燥机干燥的工艺流程;该工艺的热源主要是蒸汽,由于在热回收流程设计中忽略了对热源品位的考虑,过多的低温热阱直接采用蒸汽/电加热,使得品位较低的热源被当作余热而被冷却,造成热量与循环冷却水的双重浪费。此外,在对上述工艺流程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最小新鲜水目标”,水阱基本上全是首先使用工艺水;而由于环保要求废水不能外排,当蒸发量有限时,将造成系统的水失衡,危害系统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法脱硫液后处理生产硫铵的系统及其应用方法,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法脱硫液后处理生产硫铵的系统,包括通过物料流通管道依次连接的第一预热器、第二预热器、升膜蒸发器、硫铵加热器、结晶器、离心分离机构和加热干燥机构,还包括凝结水收集槽;
所述硫铵加热器的蒸汽出口管和/或所述结晶器的蒸汽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一预热器,所述第一预热器上连接有第一冷凝水排管,所述第一冷凝水排管连接至所述凝结水收集槽;
和/或,所述升膜蒸发器的凝结水出口管和/或所述硫铵加热器的凝结水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预热器,所述第二预热器上连接有第二冷凝水排管,所述第二冷凝水排管连接至所述凝结水收集槽。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硫铵加热器的凝结水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第二预热器时,于该硫铵加热器的凝结水出口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于所述升膜蒸发器的蒸汽入口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均与所述升膜蒸发器内的温度检测单元联锁控制,以将所述升膜蒸发器内的液相物料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加热干燥机构包括振动流化床干燥机。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振动流化床干燥机包括沿料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热风干燥段和冷风降温段,于所述热风干燥段上设有热风入口管和热风出口管,于所述冷风降温段上设有冷风入口管和冷风出口管。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在热风干燥段与冷风降温段之间设有活动挡门。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热风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离心分离机构。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上述氨法脱硫液后处理生产硫铵的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第一介质入口与所述热风出口管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介质入口与所述冷风出口管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介质出口管与所述热风入口管连接。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预热器上设有尾气排管,于所述尾气排管上设有水环真空泵,所述水环真空泵配置有循环水管路。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在所述循环水管路上设有冷水箱,该冷水箱配置有用于对循环水进行降温的冷凝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3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