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工分析-数据驱动模型的分解炉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4399.7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9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褚彪;张宏图;陈薇;李鑫;余玲;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5D23/19;F27D19/00;C04B7/44;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工分 数据 驱动 模型 分解 炉温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热工分析-数据驱动模型的分解炉温度控制方法,是应用于由旋风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和篦冷机所组成水泥烧成系统中,其特征是,所述分解炉温度控制方法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建立热工分析模型:
步骤1.1.利用式(1)建立物料平衡模型:
式(1)中,为所述分解炉内物料的质量;F1为单位时间内喷入所述分解炉的煤粉质量;Fgf1为单位时间内煤粉送风质量;Fg3为单位时间内三次风质量;为单位时间内从所述旋风预热器的第4或第5级进入到所述分解炉的生料质量;为单位时间内从所述回转窑进入分解炉的气体质量;为单位时间内从所述分解炉进入到所述旋风预热器的第5或第6级的生料质量;为单位时间内从所述分解炉进入到所述旋风预热器的第5或第6级的气体质量;
步骤1.2.利用式(2)建立热量平衡模型:
式(2)中,为所述分解炉内的热量;Q1为单位时间内喷入所述分解炉煤的热量,并有:
Q1=CcF1T1 (3)
式(3)中,Cc为煤的比热容;T1为煤粉温度;
式(2)中,Qgf1为单位时间内煤送风的热量,并有:
Qgf1=Cgf1Fgf1Tgf1 (4)
式(4)中,Cgf1为煤送风的比热容;Tgf1为煤送风的温度;
式(2)中,Qg3为单位时间内流入的三次风的热量,并有:
Qg3=Cg3Fg3Tg3 (5)
式(5)中,Cg3为三次风的比热容;Tg3为三次风温;
式(2)中,为单位时间内从所述旋风预热器第4或第5级进入到分解炉生料的热量,并有:
式(6)中,为CaCO3的比热容;TC4为旋风预热器第4或第5级下料口温度;
式(2)中,为单位时间内从回转窑进入所述分解炉的气体的热量,并有:
式(7)中,Cg为气体的比热容;为窑尾气体温度;
式(2)中,为单位时间内从所述分解炉进入到旋风预热器的第5或第6级的生料的热量,并有:
式(8)中,Ccao为CaO的比热容;TA1为分解炉温度;
式(2)中,为单位时间内从所述分解炉进入到旋风预热器第5或第6级的高温气体的热量,并有:
式(2)中,Qmsf为单位时间内分解炉中煤燃烧释放的热量,并有:
Qmsf=HcF1 (10)
式(10)中,Hc是煤的热值;
式(2)中,为单位时间内分解炉中CaCO3吸热分解消耗的热量,并有:
式(11)中,Mol为CaCO3的摩尔质量;为CaCO3吸热分解消耗的热量;
步骤2.建立热工分析离散化简化模型:
步骤2.1.将式(1)和式(2)整理简化后得到式(12):
式(12)中,表示第一参数,且KT表示时间常数,且K1表示喂煤量增益参数,且K2表示三次风温增益参数,且K3表示物料增益参数,且K4表示出分解炉气体增益参数,且K5表示煤送风增益参数,且
步骤2.2.对式(12)进行拉氏变化,并忽略Fgf1的影响,从而利用式(13)获得热工分析简化模型:
步骤2.3.对式(13)进行离散化,从而利用式(14)建立热工分析离散化模型:
式(14)中,a表示第一模型参数,且b表示第二模型参数,且b=K1(1-a),c表示第三模型参数,且c=K2(1-a),d1表示第一时滞参数,且并取整,d2表示第二时滞参数,且并取整,Ts为采样周期,τ1为分解炉喂煤量滞后时间,τ2为三次风温滞后时间;
步骤3.建立热工分析-数据驱动的分解炉出口温度模型:
步骤3.1.实时采集分解炉系统数据其中,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的分解炉出口温度值,F1(k)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的分解炉喂煤量值,Tg3(k)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的三次风温值;
步骤3.2.采用移动平均滤波器对所述解炉系统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滤波后的解炉系统数据其中,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的分解炉出口温度滤波值,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的分解炉喂煤量滤波值,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的三次风温滤波值;
步骤3.3.采用min-max归一化算法,对滤波后的解炉系统数据进行规则化处理,获得规则化后的解炉系统数据其中,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的分解炉出口温度归一化值,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的分解炉喂煤量归一化值,表示第k次第k次采样时刻的三次风温归一化值;
步骤3.4.采用均方误差作为误差性能准则,确定两个时滞参数d1,d2;
步骤3.5.根据所述规则化后的解炉系统数据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所述热工分析离散化模型中的三个参数a,b,c;
步骤3.6.对所述热工分析离散化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若满足精度要求,则表示获得最终的热工分析离散化模型并作为分解炉出口温度模型,否则,返回步骤3.1顺序执行;
步骤4.基于热工分析-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分解炉出口温度的GPC控制:
根据所述分解炉出口温度模型,预测分解炉出口温度未来的输出曲线,并与分解炉出口温度期望柔化曲线进行比较获得偏差序列,从而根据所述偏差序列与分解炉喂煤量增量构成GPC性能指标;并由所述分解炉喂煤量增量的上下限约束、分解炉喂煤量的上下限约束构成GPC控制约束;
在第k次采样时刻针对所述GPC性能指标和所述GPC控制约束进行GPC优化控制,从而获得第k次采样时刻喂煤量的优化值,用于控制实际分解炉出口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3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