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向导湿功能的异形截面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4535.2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0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马艳丽;刘光德;张得昆;武海良;沈艳琴;谭艳君;姚一军;李博;毛雪;本德萍;冯慧;陈悦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61 | 分类号: | D06M15/61;D06M13/368;D06M11/79;D06M11/77;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郝震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向导 功能 异形 截面 纤维 织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功能的异形截面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异型截面聚酯非织造布的制备;(2)多巴胺/纳米粒子/聚乙烯亚胺(DA/SiC/PEI)的共沉积;(3)疏水功能化处理。本发明中基于绿色的多巴胺化学在纤维表面形成粗糙结构,多巴胺不仅具有许多活性基团,能够进行各种功能改性,超强的粘附性能更加增加其表面改性的耐久性和可行性,而且多巴胺是一种天然的粘蛋白物质,比起传统的化学试剂更加具有环境友好性,具有更深刻的研究开发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异形截面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纺织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随之产生的非织造布由于其成本低、产量高和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等各种优良特性,已经逐渐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多巴胺(DA)凭借其优良的粘附性能以及自身结构具有许多活性基团,能对大部分的表界面进行功能改性。近些年来基于多巴胺在各种领域的研究只增不减,各项研究成果被不断地发明,且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多巴胺不仅具有许多活性基团,能够进行各种功能改性,超强的粘附性能更加增加其表面改性的耐久性和可行性,而且多巴胺是一种天然的粘蛋白物质,比起传统的化学试剂更加具有环境友好性,具有更深刻的研究开发价值。
对于传统的针织物以及机织物的单向导湿功能目前的研究体系相对比较完整,但对于非织造布的单向导湿性能的研究还处于正在发展阶段,非织造布相对于传统的织物有着更多优良的性能,因此,致力研究非织造布的单向导湿性能对扩大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以及非织造布的各种功能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异形截面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纳米粒子在基体表面粘附性差以及非织造产品机械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向导湿功能的异形截面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异型截面聚酯非织造布的制备
通过干法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采用重量为300-100g/m2,针刺密度分别为350刺/cm2和200 刺/cm2的纤网复合而得异型截面聚酯非织造布;
步骤2:多巴胺/纳米粒子/聚乙烯亚胺(DA/SiC/PEI)的共沉积
配制50m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溶液,再加入浓度为0.1mol/L的盐酸(HCl)将其pH值调至8.5,得溶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DA,并用所述溶液①充分溶解搅拌均匀,配制成浓度为2mg/mL的溶液②;加入一定质量的碳化硅粒子(SiC,0.5~0.7um),充分搅拌15min,得浓度为2%的碳化硅溶液,即为溶液③;将一定质量的PEI溶解于所述溶液③中,PEI的浓度为1mg/mL,磁力搅拌30min,得到DA/SiC/PEI溶液;最后,在所述步骤1得到的非织造布(5*5cm)针刺密度低的一侧均匀喷洒DA/SiC/PEI溶液,待沉积2h后将沉积好的非织造布置于鼓风干燥箱中,50℃下放置3h,待用;
步骤3:疏水功能化处理
量取100.0mL的无水乙醇,置于250.0mL的圆底烧瓶中,然后将15.0mL氨水缓慢加入,在水浴锅中加热至50℃并且不断搅拌30min,然后,将6.0mL的正硅酸乙酯溶液在1h之内缓慢加入上述溶液,持续恒温搅拌1h,即可制备得到二氧化硅溶胶;在室温条件下,量取1.0mL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2.0mL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2.0mL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滴加到所述二氧化硅溶胶中,并不断恒温搅拌30min,即可得到疏水剂;最后,在所述步骤2得到的单面沉积后的非织造布一侧均匀喷洒不同体积的上述疏水剂,自然条件下晾干,即得到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异形截面纤维非织造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5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