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入口管柱式气液分离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4552.6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1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义;王亚安;韩明珊;杨洋;崔灏;曹鸣谦;赵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E21B43/36;E21B4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文小莉;黄健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口 管柱 式气液 分离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入口管柱式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溢流管、底流管、第一管体组件和第二管体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管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组件下方,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组件的侧壁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管体组件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组件和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分别与所述筒体连通,且所述第一管体组件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相切。本发明提供的双入口管柱式气液分离器,可以实现气液分离器的高效分离,拓宽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的操作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相流动及气液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入口管柱式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Gas-Liquid Cylindrical Cyclone,简称GLCC)是一种应用在陆地及深海油气生产系统中的气液分离设备,主要应用于凝析气生产系统的气液分离,也可通过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控制生产系统的气油比,大大改善多相流量计、多相泵、放空天然气涤气器、液塞捕集器和容器式分离器等装置的工作性能。
一般的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由倾斜管、入口喷嘴、竖直筒体、溢流管和底流管组成,其工作原理具体如下:气液两相首先在向下倾斜管中形成分层流流型,达到预分离效果,然后经过入口喷嘴沿切向进入竖直筒体,流体便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在竖直筒体内,旋转流体产生离心力,由于气液两相之间存在密度差,流体便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分离,即液相被甩至边壁向下流动至下部筒体,从底流管排出,气相则边旋转边向上,从与上部筒体连接的溢流管排出。
但是,在液相被甩至边壁向下流动至下部筒体,从底流管排出的同时,液相会携带一部分气相逃逸,而气相在向上从溢流管排出的同时也会携带一部分液相逃逸,这种液携气逃逸和气携液逃逸的现象严重影响着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分离效率和液相分离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入口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用以至少解决传统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气相分离效率和液相分离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入口管柱式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溢流管和底流管,还包括:第一管体组件和第二管体组件。
其中,所述第二管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组件下方,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组件的侧壁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管体组件连通。
所述第一管体组件和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分别与所述筒体连通,且所述第一管体组件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管体组件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相切。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组件包括:第一喷嘴和第一流通管,所述第二管体组件包括:第二喷嘴和第二流通管。
所述第一喷嘴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流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喷嘴的出口端与所述筒体相切,所述第一喷嘴的截面积从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到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逐渐递减。
所述第二流通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喷嘴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流通管连通,所述第二喷嘴的出口端与所述筒体相切,所述第二喷嘴的截面积从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到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逐渐递减。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喷嘴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的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喷嘴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的截面为长方形,其长方形的长边与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内径相等。
所述第二喷嘴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的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与所述第二流通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喷嘴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边与所述第二流通管的内径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喷嘴靠近所述筒体的长方形截面的短边与远离所述筒体的正方形截面的边长比例为0.25-0.55。
所述第二喷嘴靠近所述筒体的长方形截面的短边与远离所述筒体的正方形截面的边长比例为0.25-0.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5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