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板组件及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4969.2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宫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宫鼎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高淑凤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板 组件 絮凝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板组件及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领域,解决了电解处理污水时絮凝物易附着在电极板上影响电解效率的问题;该电极板组件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并用于与电源正极连接的阳极板和用于与电源负极连接的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交错布置,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存在有用于供污水流过的流道,阳极板位于其所在的平面内可转动的设置以用于防止絮凝物附着;本发明阳极板位于其所在的平面内可转动的设置,当污水流经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的流道内时,转动的阳极板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絮凝物附着而影响电极板与污水接触导致电解效率低,防止絮凝物附着在阳极板上在通电时产生有害物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更安全、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极板组件及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普遍应用的污水处理方式大都用化学法和生化法两种,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的一定弊端,化学方法添加的药剂在参与反应之后,会存在化学药剂的二次污染,生化法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生成生物菌来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但该方法的弊端是需要控制环境具备一定适宜的温度以及需要一定的菌类培养和生长时间。
电絮凝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已被行业内部而公认,电解电絮凝方法是一种物理的处理方法,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也不要求环境的温度等苛刻条件。但是电絮凝污水处理方法由于工艺问题,目前大都在小型场所和实验室中使用,而对于大量处理的污水场合难以应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一方面,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或电离后的离子长期工作后易附着在阳极板上,影响电极板与流体的接触面积,电极在通电工作过程中电极板上易产生有毒物质,工作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时间长之后阳极板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薄膜,这层薄膜覆盖着金属,隔离了阳极与溶液,阻碍了金属的继续氧化溶解,即阳极板发生钝化。上述问题影响了电极板的电解效率。
另一方面,现有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电解效率较低,如名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电解工艺”的专利申请,其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恒温装置、监测装置和电解装置,……所述电解装置具有两个延伸于污水内的电极端……,即上述方式是直接将电极端延伸至蓄水池中对蓄水池内的污水进行电解,由于污水在蓄水池内的流动性差,污水与电极片的接触面积有限,这种方法在高浓度污水和量大的污水场合,难以应用。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电絮凝污水技术难以有效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板组件及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解处理污水时絮凝物易聚集或附着于电极板,影响电解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板组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与电源正极连接的阳极板和用于与电源负极连接的阴极板,其中:
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交错布置,且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之间存在有用于供污水流过的流道,所述阳极板位于其所在的平面内可转动的设置以用于防止絮凝物附着。
优选的,所有所述阳极板的中轴线位置处存在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有所述阳极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以用于带动所述阳极板转动。
优选的,所述阴极板的中心位置处存在有用于供所述转轴穿过的让位通孔,且所述阴极板与所述转轴的周壁之间存在有活动间隙以防止所述阴极板干涉所述转轴运动。
优选的,所述阳极板和/或所述阴极板均为圆盘状,且所有所述阳极板、所述阴极板及所述转轴共轴线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存在有绝缘磨料,所述绝缘磨料填充于所述阳极板之间和/或所述阳极板与所述阴极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宫鼎,未经赵宫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9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