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室后浇带堵漏灌浆及加固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5313.2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9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易启洪;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童燊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4 | 分类号: | E02D31/04;E02D15/04;C04B28/26;C04B111/70;C04B111/72;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后浇带 堵漏 灌浆 加固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室后浇带堵漏灌浆及加固施工方法,工艺流程依次为:基层清理→核对灌浆部位→布孔→钻孔→清孔、护孔→布嘴→配置灌浆料→灌浆,反复检查灌浆→固结→拆嘴;解决地下室后浇带在水位提高后,水压对后浇带混凝土造成破坏,产生渗漏水或涌水问题,通过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良好的“结石体”,达到提高地基的不透水性和承载力,确保后浇带部位钢筋混凝土不受水压的冲击,观察地面无水,完全达到不渗不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堵漏及地下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地下室后浇带堵漏灌浆及加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针对地下室后浇带在水位提高后,水压对后浇带混凝土造成破坏,产生渗漏水或涌水问题,通常采用对后浇带打针注浆处理技术,但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1、对于渗水小可以使用,涌水严重就不容易封堵,施工困难。
2、无法从根源解决渗水,只是封堵裂缝而已。
3、因为堵漏材料的不同,封堵后无法保证持续效果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室后浇带堵漏灌浆及加固施工方法,能达到提高地基的不透水性和承载力,确保后浇带部位钢筋混凝土不受水压的冲击,观察地面无水,完全达到不渗不漏。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地下室后浇带堵漏灌浆及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基层清理:专业施工人员清理基层表面的杂质;
2)核对灌浆部位:根据现场位置,核对施工图,分析具体灌浆部位;
3)布孔:对地质进行分析,根据情况从后浇带一端向另一端布设注浆孔位,所述注浆孔位从后浇带中心线向左右两边间距约1-1.5m,沿后浇带长度间距约1-1.5m,具体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4)钻孔:布孔完毕后,施工人员根据布孔位置使用混凝土钻孔取芯机(施工人员操作此设备更为安全)深度在进入土体1~1.2m(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且孔中心垂直于抗水底板(亦为筏板)的注浆孔;
5)清孔、护孔:钻孔完成后须将注浆孔内渣滓清理干净后采用防护措施进行注浆孔保护,严禁杂物入孔;
6)布嘴:在钻好的注浆孔内安装灌浆管(管上有小灌浆孔,管上安装有阀门可控制开关),使灌浆管周围与注浆孔之间无空隙,不漏水,并确保高压灌浆时不松脱;
7)配置浆液:配置灌浆液,依据浆液配比,先将水泥和水按照 0.8~1.2:0.8~1.2比例搅拌20~25 分钟,同时将水和多功能高强水性灌浆剂(主要成分:水玻璃、铝酸钠、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钡、固化剂等多种材料组成)按照48~53:0.9~1.3比例搅拌 5~10分钟;
8)灌浆:试压后,在不超过结构受压范围的情况下,向注浆孔内灌注浆液(“水+水泥”和“水+多功能高强水性灌浆剂”),灌注浆液时,从后浇带一侧向另一侧逐步灌注,灌注压力为0.5-1.6MPa,并采用多次补充灌浆方式使浆液与土石紧密结合,直到灌浆的压力变化比较平缓,稳定后才停止灌浆,关闭灌浆管上的阀门,改注相邻注浆孔;
9)固结:等待浆液固结;
10)拆嘴:灌浆完毕,进行一段时间(优选为24~30h)的观察后,确认起到堵漏作用(不漏水)后把多余超出地面的灌浆管切割掉。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灌浆管的管壁设置有小灌浆孔,且灌浆管上还设置有阀门,阀门作为控制灌浆管中浆液通断的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童燊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童燊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5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