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验证者状态和环境的解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7067.4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6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验证 状态 环境 解锁 方法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验证者状态和环境的解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应用于配置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解锁时,响应于接收的第一指令,验证用户的身份;响应于接收的第二指令,通过摄像头采集该验证后的用户的瞳孔信息;电子设备判断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是否匹配,当确定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匹配,则执行解锁操作,当确定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不匹配,则执行禁止解锁操作。本申请通过用户身份和瞳孔的双重认证可以有效的避免用户在睡眠、晕厥、死亡等无意识的状态下,其电子设备被恶意的解锁。从而提高人脸解锁的安全性,更好的保护用户的个人财产和隐私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解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验证者状态和环境的解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脸解锁是通过人脸识别或人脸验证技术进行权限管理的一种手段。终端系统或门禁设备可以利用人脸这一生物特征作为权限保护的密码,用于特定设施、区域的鉴权和解锁。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上越来越普及的应用,人脸解锁进一步被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如智能手机解锁、APP账户登录、手机银行等等。
现有的人脸解锁技术通过检测人脸的深度信息,并且结合检测人的眼睛、嘴巴的动作识别算法,来确定用户的脸部特征。进而提高解锁的安全性。然而,用户无意识状态下,如睡眠、晕厥或死亡状态下,如有人恶意控制用户完成脸部特征的识别,仍然能够实现解锁,使得用户的个人财产、私密信息等将得不到安全的保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验证者状态和环境的解锁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人脸解锁技术不能够在用户无意识状态下保护用户的个人财产、隐私信息等问题。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验证者状态和环境的解锁方法。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本申请,以下多个方面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互相参考。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验证者状态和环境的解锁方法,应用于配置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响应于接收的第一指令,验证用户的身份;电子设备响应于接收的第二指令,通过摄像头采集该经过验证后的用户的瞳孔信息;电子设备判断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是否匹配,当电子设备确定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匹配,则执行解锁操作,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为用户按照电子设备的预设指示完成的瞳孔信息的采集;当电子设备确定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不匹配,则执行禁止解锁操作。本申请的实施例在用户的身份确认后,进一步对瞳孔直径与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进行匹配,并在匹配成功时,进行解锁,可以有效的避免用户在睡眠、晕厥、死亡等无意识的状态下,其电子设备被恶意的解锁。从而提高人脸解锁的安全性,更好的保护用户的个人财产和隐私等。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瞳孔信息包括瞳孔的直径大小,电子设备确定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匹配,包括:电子设备计算瞳孔的直径大小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的瞳孔直径大小的差值的绝对值,当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匹配。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瞳孔信息包括瞳孔的直径大小,电子设备确定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不匹配,包括:电子设备计算瞳孔的直径大小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的瞳孔直径大小的差值的绝对值,当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不匹配。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电子设备确定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不匹配,包括:
电子设备确定瞳孔的直径大小与已存有的用户在无意识状态下的瞳孔模型的瞳孔的直径大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设定阈值,则判断瞳孔信息与已存的用户在苏醒状态下的瞳孔模型不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7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