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arrus机构的单动力爬行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7362.X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付志洋;王子谦;兰一瑾;许普凯;任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arrus 机构 动力 爬行 机器人 | ||
1.一种基于Sarrus机构的单动力爬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Sarrus机构的单动力爬行机器人为单闭链机构,包括类U形杆(1)、驱动电机(2)、第一短连杆(3)、第一长连杆(4)、弧形杆(5)、第二长连杆(6)、第二短连杆(7);
所述的类U形杆(1)截面为圆形,并在一端设有安装驱动电机(2)的电机安装孔(1-1),在距两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拐点一(1-2)和拐点二(1-3),两拐点拐角相同;
所述的驱动电机(2)为带有D形轴的电机,安装在类U形杆(1)的电机安装孔(1-1)内,D形电机轴与第一短连杆(3)的D形孔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短连杆(3)一端为D形孔(3-1),与驱动电机(2)轴相连,另一端为与D形孔轴线平行的圆孔,与第一长连杆(4)通过轴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长连杆(4)两端为轴线平行且直径相同的圆孔一(4-1)和圆孔二(4-2),其中圆孔一(4-1)通过轴与第一短连杆(3)的圆孔(3-2)形成转动相连,圆孔二(4-2)与弧形杆(5)一端通过轴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的弧形杆(5)截面为圆形,其两端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与类U形杆(1)两轴夹角相同;
所述的第二长连杆(6)与第一长连杆(4)的结构和外形尺寸相同;
所述的第二短连杆(7)两端均为圆孔,两孔轴线平行,两孔距离与第一短连杆(3)两孔距离相同;
驱动电机(2)D形输出轴与第一短连杆(3)D形孔过盈连接,驱动电机外壳与类U形杆(1)电机安装孔(1-1)通过过盈方式连接;第一短连杆(3)通过轴与第一长连杆(4)相连,连接轴不可长出第一短连杆(3)和第一长连杆(4)表面,第一短连杆(3)要安装在类U形杆(1)和第一长连杆(4)之间;第一长连杆(4)通过轴与弧形杆(5)连接,并使弧形杆(5)凸起方向与类U形杆(1)凸起方向相同;弧形杆(5)通过轴与第二长连杆(6)相连;第一短连杆(7)两端分别使用轴与第二长连杆(6)和类U形杆(1)相连,并使第二短连杆(7)处在第二长连杆(6)和类U形杆(1)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arrus机构的单动力爬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一短连杆(3)和第二短连杆(7)长度相同并小于第一长连杆(4)和第二长连杆(6);通过第一短连杆(3)和第二短连杆(7)绕类U形杆(1)整周回转运动实现机构的移动,尾部弧形杆(5)主要起支撑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arrus机构的单动力爬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机(2)应采用D形输出轴电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arrus机构的单动力爬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一短连杆(3)和第二短连杆(7)长度满足运动到类U形杆(1)两轴线形成的平面处时不会发生干涉现象,在此种杆件长度布置下,此机构拥有两个奇异位置,在奇异位置处实现转向模式与直行模式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736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