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8790.4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6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金基澈;方景楠;丁焕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刘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设备 | ||
公开了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构件,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基板具有有源区和非有源区,非有源区包括弯曲区域;以及触摸构件,设置在显示构件上并具有主触摸区,其中,触摸构件包括设置在主触摸区中的触摸电极和连接至触摸电极的触摸线,主触摸区对应于有源区,并且触摸线的一部分对应于非有源区,触摸线包括设置在弯曲区域的上侧上的第一触摸线部分和设置在弯曲区域的下侧上的第二触摸线部分,并且形成第一触摸线部分的导电层的数量大于形成第二触摸线部分的导电层的数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7月26日提交的第10-2019-009126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的那样,出于所有目的该专利申请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大体上涉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向用户提供图像的诸如智能电话、平板PC、数码相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设备和智能TV的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这种显示设备包括各种输入装置及用于生成和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
近来,在用于智能电话和平板PC的显示设备中采用了可检测触摸输入的触摸构件。这种触摸构件可直接形成在显示构件上,以简化制造过程并减小显示设备的厚度。触摸构件通常包括两个导电层,即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并且还可包括用于使第一导电层与其下方的导电层绝缘的第一绝缘层以及用于使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绝缘的第二绝缘层。然而,外部空气、湿气等可能渗透穿过触摸构件的暴露的第二导电层,这可能导致触摸构件的故障。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并且因此,其可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构造的显示设备具有薄的厚度,并包括能够防止触摸构件的导电层暴露的触摸构件。
本发明构思的另外的特征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对本发明构思的实践来学习。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构件,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基板具有有源区和位于有源区周围的非有源区,非有源区包括弯曲区域;以及触摸构件,设置在显示构件上并具有主触摸区,其中,触摸构件包括设置在主触摸区中的触摸电极和连接至触摸电极的触摸线,主触摸区对应于有源区,并且触摸线的一部分对应于非有源区,触摸线包括设置在弯曲区域的上侧上的第一触摸线部分和设置在弯曲区域的下侧上的第二触摸线部分,以及形成第一触摸线部分的导电层的数量大于形成第二触摸线部分的导电层的数量。
触摸构件可包括设置在显示构件上的第一触摸绝缘层、设置在第一触摸绝缘层上的第一触摸导电层、设置在第一触摸导电层上的第二触摸绝缘层以及设置在第二触摸绝缘层上的第二触摸导电层,其中,第一触摸线部分可包括第一触摸导电层和电连接至第一触摸导电层的第二触摸导电层,以及第二触摸线部分可包括第一触摸导电层。
第一触摸导电层可包括设置在主触摸区中并形成第一触摸线部分的(1-1)触摸连接电极和形成第二触摸线部分的(1-2)触摸连接电极,第二触摸导电层可包括形成第一触摸线部分的(2-1)触摸连接电极,并且(1-1)触摸连接电极和(2-1)触摸连接电极可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并通过第一接触孔彼此电连接。
显示设备还可包括在第一触摸线部分上设置在弯曲区域的上侧上的偏振构件,其中,偏振构件可包括偏振层和设置在偏振层上并与(2-1)触摸连接电极直接接触的偏振粘合层。
触摸线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触摸线部分与第二触摸线部分之间的第三触摸线部分,其中,第三触摸线部分可包括源极连接电极,源极连接电极设置在弯曲区域中并通过第二接触孔电连接至(2-1)触摸连接电极。
第二接触孔可设置在弯曲区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三星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87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