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优化轮询机制的电力监控串行通信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8937.X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1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敬科;雷荣超;石振磊;邵波;孟文杰;张家章;张凯;张会彬;田君茹;韩明星;刘丹;郭增峰;李言;李小彤;邢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12/4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5010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优化 机制 电力 监控 串行 通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轮询机制的电力监控串行通信方法与系统,本发明通过设计通信连接机制,解决了无论节点是否在线,主设备都可傻瓜式的对从节点依次进行查询的问题,极大提高了在线节点的轮询效率及数据传输效率;通过数据轮询优先级机制,不仅对节点轮询进行了优先级处理,也对节点内的数据进行了优先级处理,有效确保了控制任务及时响应及高优先级的数据优先查询处理;通过节点内数据查询次数限制机制,有效抑制对节点事项不停查询、无法对后续节点查询的弊端,确保了所有节点数据的正常轮询,提高了节点数据的有效性;通过以上多种机制,确保了所有节点的数据都能快速、有效的查询,极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优化轮询机制的电力监控串行通信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设备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具有联网通信接口逐渐成为一个必需要求。在电力监控系统中,设备需支持多种通信方式,RS485串行通信总线由于具有传输距离远、成本低、易部署、支持多节点通信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RS485串行通信总线以手牵手的方式进行连接,总线上的终端设备节点可多达几十台,并且节点数据能够及时采集,操作命令能够快速下发并执行。由于RS485串行通信总线采用半双工的通信机制,因此主设备对从设备的数据采集只能采用轮询问答的方式,即一个从设备的数据查询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从设备的数据查询。
RS485总线通信方式固有的特性致使在从设备比较多时,存在以下缺点:对从设备数据采集周期较长,假设有N个从设备且通信正常,每个从设备采集周期为T,那么对一个从设备的采集周期至少为T*N;当从设备通信异常时,由于存在等待该设备的响应超时,会导致其他从设备的轮询查询周期更长,无法保证设备数据采集及控制任务的及时响应;当某一个从设备存在大量事项时,对该设备的查询会一直进行,导致其他从设备数据无法正常查询。
因此,采用RS485串行总线的通信方式,对如何保证在从设备节点过多或通信异常情况下,通信正常的从设备节点数据能够正常采集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优化轮询机制的电力监控串行通信方法与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从设备节点过多或通信异常情况下,从设备采集周期长的问题,实现从设备数据快速、有效的查询,缩短采集周期,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轮询机制的电力监控串行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通信连接过程中,设置节点状态队列以及节点属性,所述节点状态队列包括在线节点队列、待重连节点队列、离线节点队列,根据节点属性,将不同节点放置于不同节点状态队列中;
设置节点轮询的优先级以及节点内数据轮询的优先级,控制任务节点队列优先于节点状态队列,事项优先于周期数据;
设置节点内数据查询次数限制,包括事项数据的最大查询次数,当达到最大查询次数时,进行该节点的后续数据查询。
优选地,所述节点属性包括节点标识、正常查询未响应次数、待重连次数、待重连时间以及离线重连时间。
优选地,所述主设备初始化时,所有从设备节点放入在线节点队列;所述主设备运行时,依次查询在线节点队列、待重连节点队列、离线节点队列。
优选地,所述在线节点队列中存在节点时,依次对队列中的节点进行查询,若查询的节点正常响应,则该节点所在队列不变,否则累加查询未响应次数,当该次数达到正常查询未响应次数时,将该节点转移到待重连节点队列,同时计时该节点的待重连时间,并累计待重连次数。
优选地,所述待重连节点队列存在节点时,依次对队列中的节点进行待重连时间及待重连次数进行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89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胎移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换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