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热体损伤后的修复方法及发热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9778.5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4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汝强;王殿春;张峰;吴思华;周清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国晶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10 | 分类号: | F27D1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赵龙群 |
地址: | 251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损伤 修复 方法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热体损伤后的修复方式及发热体结构,利用机床设备将发热体底面的龟裂部分或打火损伤部位进行磨除;用水平尺确定整体水平,发热体底面为基准面,加工电极孔,电极孔加工成锥形孔,加工石墨电极,将石墨电极上端的接触面加工成与电极孔锥面相适应的锥面,将石墨电极与电极孔之间紧密配合连接。同时提供了发热体结构,发热体上设置有锥形电极孔,电极孔内设置有石墨电极一端上端,石墨电极为柱状,上端设置有与电极孔内壁相适应的斜面,石墨电极上端连接有石墨电极螺纹柱,石墨电极螺纹柱通过螺母固定于发热体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热体损伤后的修复方法,属于CVD真空炉领域。
背景技术
小炉型CVD真空炉采用石墨电阻加热方式进行升温,内部石墨发热体为一次加工成型的整体式结构,发热体整体落在炉内石墨电极上,保证发热体底面与石墨电极支撑面配合紧密,同时以螺母紧固,使发热体与石墨电极进一步紧密贴合。
发热体底面与石墨电极承接面通过螺母贴合紧密,如图1即为现有的的发热体结构,发热体上设置有柱状孔,孔内设置有石墨电极螺纹柱,石墨电极螺纹柱下端面与发热体下端面一致,石墨电极螺纹柱下侧设置有石墨电极。实际上,但是生产中由于机械的振动传播和升温降温都会造成螺母松动,一旦螺母发生松动,都会导致接触面会出现缝隙造成打火情况;发热体上电极孔立面和石墨电极螺纹柱部分非紧密配合,二者之间的间隙也会出现打火现象。打火现象造成发热体或石墨电极出现龟裂、破损,对设备给电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隐患,产生的粉尘对产品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石墨发热体价格昂贵,关键部分的损伤造成报废,无法使用,造成成本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热体损伤后的修复方法,通过改变发热体与加热电极的配合面的接触方式,使它们以锥面接触配合的方式来消除振动、温度对两者及两者配合度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热体损伤后的修复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机床设备将发热体底面的龟裂部分或打火损伤部位进行磨除,选用1-10m/min的给进速度将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5-6um;
(2)发热体数量为3个,用水平尺确定3个发热体加工后的平面整体水平,上下误差±1-3mm,以确保电极孔的改造是在同一基准面上;在CVD炉中,发热体的数量通常为3个,3个发热体通常成正三角形排列;
(3)以加工后的发热体底面为基准面,加工电极孔,电极孔加工成锥形孔,锥形孔上端直径48-52mm,倾斜度为60-75°,选用1-10m/min的给进速度将锥面粗糙度控制在Ra5-6um;倾斜度指的是锥形孔侧壁与水平面的所夹锐角。
(4)加工石墨电极,将石墨电极上端的接触面加工成与电极孔锥面相适应的锥面,同样以(1-10m/min)将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5-6um;锥面上端直径49-53mm,使用测量工具检测锥度确保锥度一致;
(5)将石墨电极与电极孔之间配合连接,将石墨电机从电极孔下端向上插入电极孔内。锥形孔可以在体积不改变的情况下,有效增加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摩擦力,是的墨电极与电极孔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牢固。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2)中的上下误差为±2mm。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1)、(3)、(4)中的粗糙度为Ra5um。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1)、(3)、(4)中的粗糙度为Ra6um。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3)的电极孔倾斜度为60°。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3)的电极孔倾斜度为75°。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4)中的石墨电极上端直径大于电极孔上端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国晶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国晶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9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舱壁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DH系列手拉纹钝刀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