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越冬作物防冻害引光分解式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9946.0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0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王书敏;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7/06;A01G13/00;A01G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241200 安徽省淮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越冬作物 冻害 分解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越冬作物防冻害引光分解式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一种越冬作物防冻害引光分解式种植方法,可以实现在越冬作物相邻处预埋引光导热棒,将外界光照引入土壤深处,光解防冻球上的光解外衣遇光逐渐分解并释放出氧气,氧气进入到内部设置的多节释热控制管后与自发热材料接触,触发加热动作,同时开始辅助肥料内芯由外至内自主崩解,向作物根系提供养分,从而实现在低温期,由引光导热棒引光后触发光解防冻球的加热动作和投料动作,不仅对土壤进行升温,保持作物合适的生长温度,同时提供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和氧气,化传统的被动防守方式为主动引光的方式,在有效预防冻害的同时,可以大幅提升越冬作物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越冬作物防冻害引光分解式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林木冻害等。冻害对农业威胁很大,在我国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主要的受害对象是冬小麦、油菜、蔬菜及葡萄、柑橘、油茶、茶树等经济果木。
中国受冻害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冬小麦区北部,主要有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北疆冻害区,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和山西中部的黄土高原冻害区,山西北部、燕山山区和辽宁南部一带的冻害区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北部的华北平原冻害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冻害发生的次数虽少,但丘陵山地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滞作用,常使冷空气堆积,导致较长时间气温偏低,并伴有降雪、冻雨天气,使麦类、油菜、蚕豆、豌豆和柑橘等受严重冻害。
目前的解决办法分为几种,一种是培育抗寒品种,但是投入高,周期长,一种是覆膜或者其它保温措施,但是效果较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冻害问题,还有就是采用多施肥多浇水辅助作物抵抗冻害,上述方法均过于被动,仅能起到减少冻害损失的作用,防冻害效果差,成本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越冬作物防冻害引光分解式种植方法,它可以实现在越冬作物相邻处预埋引光导热棒,将外界光照引入土壤深处,光解防冻球上的光解外衣遇光逐渐分解并释放出氧气,氧气进入到内部设置的多节释热控制管后与自发热材料接触,触发加热动作,同时开始辅助肥料内芯由外至内自主崩解,向作物根系提供养分,从而实现在低温期,由引光导热棒引光后触发光解防冻球的加热动作和投料动作,不仅对土壤进行升温,保持作物合适的生长温度,同时提供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和氧气,化传统的被动防守方式为主动引光的方式,在有效预防冻害的同时,可以大幅提升越冬作物的产量。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越冬作物防冻害引光分解式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土壤上挖设多条平行设置的辐射沟,并在相邻辐射沟之间的土壤上种植越冬作物;
S2、在辐射沟内挖设多个竖直的引光孔,并向引光孔内埋入引光导热棒,保持引光导热棒的头部位于辐射沟的土壤上侧然后回填;
S3、向引光导热棒内放置好光解防冻球并滑落至尾部,对整片土壤进行覆膜处理,针对引光导热棒的区域开孔;
S4、引光导热棒将外界光照引入土壤深处,光解防冻球遇光逐渐分解并触发加热动作,同时向作物根系提供养分;
S5、定期回收光解防冻球的残留物并补充新的光解防冻球,直至作物度过低温期,回收引光导热棒并掀开覆膜。
进一步的,所述引光导热棒紧挨着越冬作物进行埋设,所述辐射沟为半圆柱状,深度为30-50cm,引光导热棒可以针对性的迫使光解防冻球向作物根系加热并提供养分和氧气,从而提升防冻害效果和增产效果,辐射沟起到增大光照辐射面积的作用,可以利用光照辅助土壤进行升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未经王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9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