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拓展的穿戴式中医脉诊手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0405.X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0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颜建军;郭睿;燕海霞;王忆勤;蔡祥磊;乔培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24;A61B5/00;G01C2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杜林雪 |
地址: | 2020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拓展 穿戴 中医 脉诊手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拓展的穿戴式中医脉诊手环,包含手环结构、拓展功能模块和远程终端,手环结构、拓展功能模块分别从用户手腕上采集健康数据,拓展功能模块采集的健康数据输入手环结构后和手环结构采集的健康数据一起发送给远程终端;远程终端对收到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用户健康状态。本发明在穿戴式手环的基础上,拓展功能模块可以使手环具有中医脉诊的功能,由于手环并不需要时刻具有脉诊功能,且用户单日脉诊频率不高,本发明以拓展功能模块的形式,可以增加用户的体验性;未搭载脉诊模块时,用户可以将其作为普通手环使用,搭配脉诊模块即可进行中医脉诊,从而实现更多健康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促进了智慧医疗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诊疗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拓展的穿戴式中医脉诊手环。
背景技术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脉诊是中国古代医学的核心。
在中医诊断学中,脉诊被归类为一种特殊的诊断方法,其主要是借助手指的感觉对脉搏的特征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对人体的脏腑是否存在异常进行相应的判断,该诊断是一种不对人体造成创伤的诊断,对于诊断、治疗疾病具有很高的价值。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引入了医疗领域,中医脉象仪的产生解决了中医脉诊的客观化和科学化的问题,但目前已有的脉象仪多数停留在实验阶段,部分临床使用的脉象仪因为体积、功耗以及功能单一等原因,不便于携带和使用,难以得到全面的推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当前主流的穿戴式技术,设计一款功能拓展性中医脉诊手环,该设计将手环和脉诊作为两部分进行设计,在功能上,手环可以作为常规的穿戴式手环一样使用,而在需要时,加装脉诊模块,从而实现脉诊功能,同时,数据通过手环发送给手机,通过本地或者远程分析,达到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作用。进而实现更多复杂的功能,从而为更多健康信息的采集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脉诊手环功能单一、体积较大等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拓展的穿戴式中医脉诊手环,降低手环功耗,实现更多的拓展功能,促进智慧医疗的发展。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拓展的穿戴式中医脉诊手环,包含手环结构5、拓展功能模块2和远程终端,手环结构5、拓展功能模块2分别从用户手腕上采集健康数据,拓展功能模块2采集的健康数据输入手环结构5后和手环结构5采集的健康数据一起发送给远程终端;远程终端对收到的用户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用户健康状态。
优选地,手环结构5与拓展功能模块2之间有配对的UART接口8,通过该UART接口8手环结构5与拓展功能模块2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优选地,拓展功能模块2包括脉搏传感器、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主控制板、电机驱动器和电机;
脉搏传感器安装在电机的螺旋杆的端部,用于采集脉搏数据;
调理电路被配置为对从脉搏传感器输入的脉搏数据进行信号放大滤波、模数转换后传输给主控制板;
主控制板将数字化的脉搏数据发送到手环结构5上;主控制板控制电机驱动器的电压输出,再由电机驱动器直接控制电机正反转,电机旋转带动螺旋杆移动,从而实现脉搏传感器的前进后退,对用户的手腕部分进行加减压。
优选地,手环结构5包含主体,以及主体二侧的腕带6,腕带6与拓展功能模块2之间采用卡扣式连接结构进行连接。
优选地,手环结构5的一侧腕带6上设置拓展底座7,拓展底座7与腕带6通过拓展底座中的缝隙连接,根据不同的手腕尺寸调整另一侧腕带6在拓展底座7上的相对位置,提供合适的预紧压力。
优选地,手环结构5的内部容纳有主板4,主板4上包括重力传感器、心率传感器、MCU和通信模块;
重力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用户加速力,并将加速力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M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04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