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制冷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0771.5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0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彭韧;印杨;谢冰瑶;徐瑶;张凯筑;徐梦烨;徐清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A62B18/02;A62B18/08;A62B23/02;F25B49/00;A41D13/002;A41D13/005;A41D13/11;A41D27/28;A41D3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彭剑;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制冷 口罩 | ||
1.一种智能制冷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面部接触层、空气循环新风模块、半导体制冷模块、水冷散热模块和太阳能供电模块;
所述面部接触层的中部镂空,底部设有透气孔,镂空处的内壁嵌有空气循环新风模块;所述空气循环新风模块包括中空的环形管以及设置在环形管底部的气旋加速器,所述气旋加速器外部设有过滤网,环形管的内壁均匀设有出风口;所述的气旋加速器用于通过环形管朝出风口送风;
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模块采用锥状电臂半导体,锥状电臂半导体的冷端通过与固定在面部接触层的导冷模块相接触,锥状电臂半导体的热端与水冷散热模块相接触;所述导冷模块为设置在面部接触层和空气循环新风模块之间的铝片,所述面部接触层由内部装水的硅胶组成,锥状电臂半导体的冷端通过铝片将冷量传递给硅胶内部的水中;
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分别与空气循环新风模块、半导体制冷模块和水冷散热模块电连接;
所述口罩本体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主控制器MCU,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口罩本体内腔靠近锥状电臂半导体冷端的一侧;所述主控制器MCU根据温度传感器传送的温度信号来控制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工作,当温度传感器传送的温度信号低于设定的下限温度时控制半导体制冷模块停止运行,当温度传感器传送的温度信号高于设定的上限温度时控制半导体制冷模块开始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制冷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接触层镂空处内壁嵌入空气循环新风模块的的底部还设有与过滤网匹配的避让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制冷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冷散热模块包括与锥状电臂半导体的热端相接触的水冷头,所述水冷头的进口和出口通过带水泵的软管连通,所述的软管上还设有散热水排和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制冷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光板、蓄电池以及蓄电池控制板,蓄电池控制板用于控制太阳能光板和蓄电池;
当太阳能辐射强度达到设定的强度区间时,蓄电池控制板控制太阳能光板单独给半导体制冷模块、水冷散热模块和空气循环新风模块提供电能;当太阳能辐射强度高于设定的强度区间时,蓄电池控制板控制太阳能光板给半导体制冷模块、水冷散热模块和空气循环新风模块提供电能,同时给蓄电池充电;当太阳能辐射强度低于设定的强度区间时,蓄电池控制板控制蓄电池给半导体制冷模块、水冷散热模块和空气循环新风模块提供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制冷口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包括启/停按键和模式按键;所述启/停按键用于开启或关闭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水冷散热模块,所述模式按键用于空气循环新风模块调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制冷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器MCU采用HT66F30型号单片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制冷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采用NTC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07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