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1015.4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1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久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9/00;B24C7/00;B07B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地址: | 529222 广东省江门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丸 分离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包括:上壳体、内设除尘风机且与上壳体接通的下壳体、设置在上壳体顶部的入料组件和由分离仓、三角分离板、调节组件、入风口、通风道、排风口和两个出料通道及两个灰尘通道组成的分离机构;分离仓位中间设有三角分离板,三角分离板的顶端正对入料组件的底部;调节组件由贯穿三角体外壁的手柄、钢板和不锈钢圆棒组成;入风口设置在所述三角体两侧的外壁,其高度低于调节组件;通风道设置在下壳体内部的中间,其与排风口连通;出料通道的入口分别位于三角分离板的底部;灰尘通道的入口分别位于出料通道的入口和通风道之间。本发明可提高钢丸流幕的平稳程度及灰尘分离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抛丸机,尤其是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相比其他表面处理技术来说,它更快、更有效,并可对部分保留或冲压后的铸造过程。20世纪30年代美国公司在世界上制成第一台抛丸机。中国的抛丸强化设备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仿前苏联技术。抛丸机也可用于去除毛刺,隔膜和铁锈,可能会影响物体部分的完整性,外观,或定义。抛丸机也可以针对一个部分涂层的表面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并提供一个增加涂层的附着力表面轮廓,达到强化工件的目的。抛丸机不同于喷丸机,在于这是用来降低零件的疲劳寿命增加不同的表面应力,增加了部件的强度,或防止微动。分离器是抛丸机设备的关键体系。
几乎所有的铸钢件、灰铸件、玛钢件、球铁件等都要进行抛丸处理。这不仅是为了清除铸件表面氧化皮和粘砂,同时也是铸件质量检查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序,比如大型气轮机机壳在进行无损探伤以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抛喷丸清理,以保证探伤结果的可靠性。在一般铸件生产中,抛喷丸清理是发现铸件表面缺陷如皮下气孔、渣孔以及粘砂、冷隔、起皮等的必不可少的工艺手段。有色金属铸件,如铝合金、铜合金等的表面清理,除清除氧化皮、发现铸件的表面缺陷外,更主要的目的是以抛喷丸来清除压铸件的毛刺和获得具有装潢意义的表面质量,获得综合效果。冶金钢铁生产中,抛喷丸或者酸洗是保证钢铁大量生产中获得高生产率而采用的机械或化学联合去除磷皮的一种工艺方法。硅钢片、不锈钢薄板等其他合金钢板、带的生产中,在冷轧工序过程中必须进行退火后再进行抛丸或酸洗处理,以保证冷轧钢板的表面粗糙度及厚度精度。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抛丸机的清理效果和易损件的使用寿命,当料仓中弹丸中含砂量为2%时,抛丸效果会变差,被抛丸构件表面会附着灰尘,并且抛丸器叶片的磨损速度比使用纯钢或铁丸增加5-10倍,其它易损件的磨损也不同程度地加剧。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抛丸机的分离设备表现出分离效率低的情况;此外,还存在着钢丸流幕不平稳,导致粉尘无法有效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的问题,到达了提高钢丸流幕的平稳程度及灰尘分离效率的技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包括:
上壳体,由金属板料围蔽而成,上方为长方体,其下方为三角体;
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接通,内设除尘风机;
入料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
分离机构,由分离仓、三角分离板、调节组件、入风口、通风道、排风口和两个出料通道及两个灰尘通道组成:
所述分离仓位于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三角体内,其中间设有三角分离板;所述三角分离板的顶端正对所述入料组件的底部,使丸料下落时分别往所述三角分离板的两条斜板下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久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久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1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