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度可变式车架插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1409.X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1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朱昌辉;李婉;兰福东;洪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合伙) 51213 | 代理人: | 赵以鹏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度 可变 车架 插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度可变式车架插接器,属于车架插接器技术领域。该车架插接器包括:插接器本体,所述插接器本体的内部设有贯穿的第一空腔,用于对穿过所述第一空腔的线束进行约束,所述插接器本体的外壁上设有挡圈,在所述挡圈一侧的插接器本体的外壁上呈梯度设置有若干凸块;固定旋钮,所述固定旋钮的内部设有贯穿的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旋钮套设在所述插接器本体的外壁上,且通过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凸块的配合确定固定旋钮的端部和所述挡圈的距离。不同车型车架厚度不一样,都可以采用该插接器。更好的适应各类商用车,提高商用车安全性的同时,也规范了商用车插接器使用的统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架插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厚度可变式车架插接器。
背景技术
线束是车辆各类信号相互传输的介质,保证着信号的稳定传输。现如今,车辆线束在通过车架的时候,需要在车架上打孔,并用相应的过线胶圈卡在孔里面,以达到线束在通过车架的时候保护线束,提高车辆的用电安全性能。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用电设备越来越多,汽车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特别用电方面。而汽车线束在车架过孔处虽然有过孔胶圈的保护,但由于过孔胶圈的材质和随着用车时间的增长,胶圈可能出现老化及脱落的可能,进而导致线束直接和车架相互磨损而产生极大的车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可变式车架插接器,以期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厚度可变式车架插接器,包括:插接器本体,所述插接器本体的内部设有贯穿的第一空腔,用于对穿过所述第一空腔的线束进行约束,所述插接器本体的外壁上设有挡圈,在所述挡圈一侧的插接器本体的外壁上呈梯度设置有若干凸块;固定旋钮,所述固定旋钮的内部设有贯穿的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旋钮套设在所述插接器本体的外壁上,且通过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凸块的配合确定固定旋钮的端部和所述挡圈的距离。
进一步的,在所述挡圈一侧的插接器本体的外壁上设有一条螺旋凹槽,若干凸块分布在螺旋凹槽内的不同位置上;在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上设有一条与所述螺旋凹槽相配合的螺旋凸台,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螺旋凸台的端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挡圈朝向所述凸块的一侧的插接器本体的外壁上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和所述挡圈相贴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挡圈朝向所述凸块的一侧的插接器本体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挡圈的端面贴合设置,所述垫圈卡合在所述限位槽内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器本体、固定旋钮和垫圈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适用性广,支持多种车架厚度。与常规的插接器相比,本发明插接器具有厚度可变的优势,可根据车架的厚度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现车型,本发明专利支持三种车架厚度,分别是6mm,8mm和10mm。
2、种类统一。由于适用于多种厚度车架,故本专利统一了车架插接器,让多种车型皆可使用该插接器。
3、安全提升。常规的线束过车架,需要在车架孔内布置一个过线胶圈,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长,过线胶圈存在脱落或老化的可能,进而导致线束直接和金属车架相接触,造成线束的磨损,轻则影响车辆相应功能的使用,重则引发车辆起火。本发明专利很好的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4、效率提高。本发明摒弃过线胶圈,在车间师傅装配时,减少了一定的工序,没有繁琐的卡过线胶圈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厚度可变式车架插接器的插接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14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