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鸡球虫感染的多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2399.1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8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德星;马春丽;陈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20 | 分类号: | C07K16/20;A61K39/395;A61K39/39;A61P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 代理人: | 余光军;霍雪梅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鸡球虫 感染 多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抗球虫感染的多肽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EtMIC3七个重复结构域的结构以及抗原性等分析后选择了B、C1两个结构域进行研究,以EtMIC3‑BC1蛋白作为靶分子,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了7个能够与EtMIC3‑BC1蛋白特异结合的亲和肽,再通过ELISA等方法选出了三个结合性较好的A肽、D肽和W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3所示。体外试验发现,3个多肽在体外均能有效抑制E.tenella子孢子入侵MDBK细胞;体内试验发现,鸡口服3个多肽对应噬菌体后表现出抗球虫感染的保护作用。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多肽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鸡球虫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鸡球虫感染的多肽及其应用,属于抗球虫感染的多肽及其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鸡摄入被球虫孢子化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将会引起球虫疾病,且各品种鸡的所有日龄都可感染,一般3-6周龄易感(刘建涛.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10):35.)。具有致病性的球虫卵囊被摄入后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子孢子出囊,继而子孢子内部的微线体分泌出微线蛋白,在子孢子与宿主细胞进行随机碰撞时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分子发生结合;当子孢子黏附在宿主细胞表面时,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等一些细胞器分泌出入侵相关的蛋白和酶,从而促进子孢子进入宿主细胞。进入宿主细胞的子孢子先进行数代裂殖生殖,严重损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引起肠道出血、发炎等病理变化。裂殖生殖之后进入有性生殖阶段,由子孢子发育成的大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并进一步发育为成熟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目前,鸡球虫病对世界范围内的养禽业危害极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其中E.tenella所带来的危害最大。目前饲喂抗球虫药物和使用活球虫所制备的疫苗是抵抗球虫病的主要方法。但是在使用抗球虫药物的过程中鸡球虫对药物的敏感度越来越低,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从而导致球虫产生了耐药性并且增加了治疗成本;在使用减毒活苗预防球虫疾病的过程中一些机体抵抗力较差或对球虫易感的鸡只会出现球虫感染的现象,从而失去预防球虫疾病的意义。目前有很多研究从寄生虫重要抗原表位、特定蛋白分子的免疫识别和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尚无商业化新型疫苗问世。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新型鸡球虫疫苗的研制需要首先明晰对各阶段虫体的入侵机制。研究表明,E.tenella微线蛋白3(E.tenella MIC3)在球虫入侵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预防球虫疾病的疫苗候选蛋白。在子孢子与鸡盲肠上皮细胞发生自由碰撞过程中,由微线体分泌于子孢子表面的EtMIC3和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发生特异结合,为虫体侵入宿主细胞提供了前提。EtMIC3包括7个结构域(A、B、C1、C2、C3、C4、D),包括中间4个完全保守重复结构域(C1、C2、C3、C4)和两端3个不完全保守区域(A、B、D),具体是由哪些片段在虫体的入侵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尚不明确。E.tenella的入侵过程非常复杂,这一入侵特征对于其所引起的球虫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较大的困难,找到E.tenella在入侵和发育阶段相对保守的蛋白是预防球虫疾病的关键,将这些保守蛋白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研制成重组疫苗免疫雏鸡,可以使机体内产生相应蛋白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来抵御球虫的感染,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2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