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含水量和绝缘参数检测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受潮程度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2835.5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录亮;符方达;戴宇;史巍;全业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20 | 分类号: | G01R31/20;G01R27/02;G01R27/26;G01N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含水量 绝缘 参数 检测 交联 聚乙烯 电缆 受潮 程度 评估 方法 | ||
1.一种基于含水量和绝缘参数检测的电力电缆受潮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方法包括电力电缆不同缺陷类型制作方法、电力电缆受潮环境处理方法、电力电缆受潮绝缘参数检测方法以及电力受潮电缆含水量检测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含水量和绝缘参数检测的电力电缆受潮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力电缆缺陷类型制作方法包括对工程实践中电力电缆常见的电力电缆接头破损缺陷,外表皮带状破损缺陷,铠装层带状破损缺陷和铠装层孔状破损缺陷的制作方法。
3.根绝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含水量和绝缘参数检测的电力电缆受潮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力电缆缺陷类型制作方法具体流程是:首先将电力电缆切割成特定长度的小段,两端使用电缆帽进行密封。然后根据不同的缺陷制作进行如下方法的处理;
接头破损缺陷:将所述两端密封的电缆的其中一端电缆帽的末端切除,使电缆截面直接与外界交换空气,用以模拟接头发生破损时,电缆与潮湿环境的水分交换;
外表皮带状破损缺陷:将电缆的外护套层用锐器割开,露出电缆铠装层,用以模拟电缆运输或安装过程中轻度的划伤导致的破坏;
铠装层带装破损:将电缆的外护套及铠装层均用电动切割工具切开,露出电缆的内部缓冲层和绝缘层结构,用以模拟电缆运输或安装过程中重度的损伤导致的破坏;
铠装层孔状破损:将电缆的外护套及铠装层用钻头钻出特定直径的圆孔,用以模拟电缆受到尖锐物体撞击后发生的机械破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含水量和绝缘参数检测的电力电缆受潮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缆帽使用热缩材料制成,内壁涂有热熔胶水,使用时,将其套在电缆两端,用热风枪缓慢吹扫,使其逐渐收紧,并且热熔胶水受热融化,将电缆帽紧紧粘附在电缆表面,实现密封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含水量和绝缘参数检测的电力电缆受潮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力电缆受潮环境处理方法是:使用恒温恒湿箱来对自然环境下的潮湿条件进行模拟,恒温恒湿箱的内部腔体温度和湿度均为可调,将按缺陷制作方法处理的缺陷电缆样品放入设定好温湿度的恒温箱中,从而实现对不同缺陷类型的电缆进行不同湿度、温度、时长下的受潮环境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含水量和绝缘参数检测的电力电缆受潮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恒温恒湿箱的舱门设有观察窗,内部设有照明电路,在电缆进行受潮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接通照明灯管,透过观察窗查看受潮中的缺陷电缆表面发生的变化;
所述恒温恒湿箱的腔体中使用透气隔板将空间隔开,每层隔板上均可以放置缺陷电缆样品,扩充了可同时进行受潮处理的电缆数量,并且电缆更为分散的布置方式,可以使恒温恒湿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布更加均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含水量和绝缘参数检测的电力电缆受潮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力电缆绝缘参数检测方法包括绝缘性能检测包括对受潮电力电缆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和耐压水平的测试,其中绝缘电阻保持在较高水平、介质损耗角正切较小,电缆耐压时间更长均表示电缆的绝缘性能好,反之则表示电缆绝缘性能受到劣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含水量和绝缘参数检测的电力电缆受潮程度评估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绝缘电阻测试需要对电缆每相对地的绝缘电阻,电缆相间绝缘电阻,电缆外护套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试。使用电压可调的数字式兆欧表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根据电缆型号的不同,按规程选择不同的电压等级进行测试,读取电缆加压一分钟后的兆欧表示数,记录该组测试中绝缘电阻,对每一组电缆的测试都需要进行至少三次试验取其平均值,以避免随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28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