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增量辅助系统、设计方法、骨增量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3408.9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4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醒眉;林志辉;满毅;杨仁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A61F2/30;A61C8/0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量 辅助 系统 设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骨增量辅助系统、设计方法、骨增量辅助装置,设计组,包括用于计算骨缺损大小形态、框架组件及成型组件的软件仪器;框架组,包括固定并容纳成型组件、具备排溢孔的矩形框架;成型组件,包括成型骨替代材料的成型部。框架组包括容纳所述成型组件,上、下两面开窗的矩形框架。框架组每一轴面均预留一排溢孔。成型部包括上、下部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通过框架组进行匹配。本发明可制备与骨缺损相匹配黏性骨饼,避免临床医生进行繁琐的修整,提高手术效率。计算所需的骨替代材料,合理地应用骨替代材料,避免出现骨替代材料用量不足无法良好重建牙槽骨,或过量使用造成材料浪费及骨替代材料堆积过多难以关闭创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增量辅助系统及设计方法、骨增量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牙列缺损种植骨增量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口腔种植义齿能有效恢复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患者的牙齿外形、功能、发音和健康,目前已发展为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重要修复手段。据统计,全球范围的缺牙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约为2.4%。但缺牙患者常因牙周疾病、颌骨外伤等原因伴发牙槽骨缺损,导致种植体无法获得理想的三维植入空间,因而常需在种植前或同期进行骨增量治疗程序。
目前临床中已经提出多种骨增量技术,如块状骨移植、骨劈开技术、引导骨再生技术等,这些骨增量技术均需要使用低替代率的骨替代材料,但由于临床中所采用的骨替代材料呈细颗粒状,无固定形态,在将骨替代材料移植至骨缺损区域的过程中,骨替代材料需少量多次输送至骨缺损区域,在输送过程中易出现骨替代材料掉落、污染的情况。同时,骨替代材料由于没有稳定的形态,在愈合初期易受唇、颊、舌运动的影响出现移位,无法良好地固定在骨缺损区域,造成骨替代材料逸散,成骨效果不佳的情况。
随着骨增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骨替代材料松散无固定形态的问题,临床中常采取以下方法:①抽取患者自体血,将自体血液与骨替代材料相混合,利用血液增加骨替代材料黏着力,形成一定的团块;②抽取患者自体血,通过对患者自体血进行离心,制备富含高浓缩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液,将纤维蛋白液与骨替代材料相混合,通过纤维蛋白所形成的网状结构使骨替代材料形成一定的团块状,称为sticky bone即黏性骨饼,黏性骨饼能稳定存在一定时间,通过制备黏性骨饼,临床医生可减少骨替代材料掉落、无法成型、骨替代材料逸散等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技术通过自体血与骨替代材料混合形成骨替代材料团块,无法进行修整,存在易破碎、易形成血凝块占据成骨空间且无固定形态的缺点;
(2)黏性骨饼在临床应用中,常由于牙缺失后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地吸收,骨缺损的形态不一,临床中制备黏性骨饼的大小、形态无法与骨缺损相匹配,仍需临床医生手动对黏性骨饼进行修整,且修整后的形态亦难以与骨缺损正好匹配;
(3)由于患者骨缺损大小不一,术中制备黏性骨饼所使用的骨替代材料在用量上往往需要临床医生估算。但由于临床医生经验的限制,通过估算的方式易导致骨替代材料用量不足无法良好重建牙槽骨,或过量使用造成材料浪费及骨替代材料堆积过多难以关闭创口,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4)现有技术制作骨替代材料团块或黏性骨饼在填入骨缺损区域后,医生通过手术器械对其进行压实的过程中,易使骨替代材料向术区周围逸散,无法形成致密团块,易使纤维结缔组织长入,影响成骨效果。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1)目前临床中无相应器械对骨替代材料进行精准成型以及压实,使其保持致密的团块状;
(2)尽管术前可对种植手术区域进行详细分析,但仍无法精确计算所需骨替代材料的量,主要依赖于术者的手术经验;
(3)在修整并运输骨替代材料至骨缺损区时,由于骨替代材料所形成的团块或黏性骨饼致密性差,易出现松散、掉落造成骨替代材料浪费的情况,同时增加手术操作时间,增加患者不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34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