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角域对空组网型自适应天线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4320.9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3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杨贺;解成超;远中文;朱铁林;杨晨;赵国柄;李洋;李勋;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区滨海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角 组网 自适应 天线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角域对空组网型自适应天线设计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协同作业中一站监控多机场景,不仅实现覆盖全角域,而且赋形多个高增益波束扩展无人机作用距离。该天线包括环形阵列天线、宽角域定向天线、射频前端及波束控制板。环形阵列天线用以接收全方位面、宽俯仰面的空间微波信号;宽角域定向天线用以保证无人机近场过顶飞行时通信不中断;射频前端用以射频信号变频、滤波、功率放大等处理;波束控制板采用零中频架构,完成通道校准、空间谱估计、波束赋形等算法实现。本发明所述的系统采用一体化结构完成多机全角域自跟踪,极大扩展了无人机的应用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角域对空组网型自适应天线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无人平台数据链产品多为点对点传输,在任务执行效率,环境适应能力,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急需研制一款适用于多无人机组网型数据链终端设备,提供遥控遥测数据可靠传输、任务载荷信息实时回传、智能跟踪、协同组网、无缝接入等功能服务,构建通用化、智能化、宽带化、综合化的天、临、空、地一体化测控与信息传输网络,满足高可靠的战场侦察、信息分发、民用监测、应急救援等应用需求。地面通信设备作为骨干节点,必须能够覆盖空间所有角域的无人机节点,由于面临宽速率信息回传问题,自适应赋形成高增益、窄波束的天线成为首选。
利用全角域对空组网型自适应天线可以实现空分多址提高系统容量,其另一个优点是能够降低共道干扰及多径效应的不利影响,利用谱估计技术精确分离出信号波达角,在无线通信中没有参考信号或训练序列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天线阵主波束指向期望信号,实现对无人机的精确跟踪。提高整个无人机测控通信数据链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全角域对空组网型自适应天线设计方法,以解决针对市场应用场景对无人机数据链提出的远距离通信、全空间覆盖、多目标自跟踪等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角域对空组网型自适应天线系统,在方位面赋形产生多个高增益波束、在俯仰面赋形成余割平方波束,避免全向天线增益低、通信距离近的同时,克服了伺服定向天线跟踪目标单一,难以应用于组网通信的现实问题,提高了无人机数据链协同作业效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角域对空组网型自适应天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单元天线采用环形阵列形式,各个子单元通过微带线分配不同功率和相位;
S2、环形阵列将单元天线排列成均匀环形,间距通过仿真验证确定为与工作频段成反比的常数;
S3、设计宽角域定向天线在90度,配合环形阵列,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融合处理,在环形阵列无法覆盖的区域软件自适应切换至宽角度定向天线;
S4、环形阵列天线与波控板连接,波控板中的数字波束赋形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各阵元通道对接收信号下变频到中频或基带后,采用高速A/D转换为数字信号,在基带处理单元完成多波束赋形。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单元天线俯仰面波束形状呈余割平方式,余割平方赋形单元天线按照一定间隔排列组成环形阵列,辐射体面向环外,背后设有微波前端TR组件,采用射频接口对插形式最小化天线与前端间的插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仿真验证过程采用仿真软件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波控板信号处理流程如下:
第一步,可编程数字处理芯片初始化外围器件,特别地,配置射频收发芯片的接收或发射频率、滤波器带宽、采样速率等参数;
第二步,同时对N路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下变频、自动增益控制、采样、滤波处理后,汇总至可编程数字处理芯片;
第三步,在线通道校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43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