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5408.2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0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叶明强;谭玉强;岳海林;彭东亮;龚哲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熙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12 | 分类号: | A23K10/12;A23K10/20;A23K10/37;A23K50/80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516083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黑水 幼虫 制备 虫溶浆 微生物 发酵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黑水虻老熟幼虫打成新鲜虫浆;向所述新鲜虫浆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经30‑35℃发酵酶解复合反应后制成流体状虫溶浆。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科学搭配,接近天然饵料,全程为水产提供矫健体质打下底子,提高成活率,低落饵料系数;快速补充吸收优质氨基酸,是粗蛋白抱负的替代原料,无需消化酶转化,降低肝脏负荷,淘汰肝萎缩现象;稳定水质,不污染水质,不易倒藻,不需过于担心水色浓重,发酵菌有机酸对藻类、亚硝酸盐、硫化氢、氯离子等有一定解毒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黑水虻为双翅目,水虻科昆虫,现已成为世界性分布的昆虫,黑水虻幼虫在自然界以腐烂的有机物和动物粪便为食,可以抑制臭气产生、减少有害菌数量和控制家蝇的滋生,实现餐厨垃圾和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再利用。黑水虻幼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可以应用于生产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物饲料,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资源昆虫。有报道其可以代替鱼粉和豆粕用于养鸡,养猪和水产。
黑水虻鲜虫不能长期放置保藏,烘干不充分的黑水虻容易变质发臭。用于饲料添加时,一般采用不高于65℃的低温烘干至含水率10%以下,再粉碎保藏。该方法所用设备成本较高、操作繁琐,工时较长、烘干过程可能存在营养损失、能耗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及应用,实现增加采食量、优化肠道微生物、改善水体、降低肝负荷,提高抗病力、抗应激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黑水虻老熟幼虫打成新鲜虫浆;
S2向所述新鲜虫浆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
S3经30-35℃发酵酶解复合反应后制成流体状虫溶浆。
优选的,还可以向所述步骤S2中的新鲜虫浆添加豆粕粉制成混合物料后再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其中,所述新鲜虫浆与豆粕粉的比例为4:1或5:1。
优选的,所述豆粕粉为80-100目。
优选的,所述高活性复合菌为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及活性酶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混合物料的含水率为55%-60%。
优选的,所述复核反应的天数为5-7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溶浆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科学搭配,接近天然饵料,不加诱食剂,全程为水产提供矫健体质打下底子,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低落饵料系数;
2、快速补充吸收优质氨基酸,是粗蛋白抱负的替代原料,无需消化酶转化,降低肝脏负荷,淘汰肝萎缩现象;
3、补充生物小肽、消化酶,提升肠道康健,护肝护肠,可整个养殖周期使用,虾的消化系统区形成肝保护膜,对白便现象有控制、改良本领;
4、稳定水质,不污染水质,不易倒藻,不需过于担心水色浓重,发酵菌有机酸对藻类、亚硝酸盐、硫化氢、氯离子等有一定解毒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熙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熙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5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