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切防喷器控制装置、防喷器控制系统及防喷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6024.2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慧;郭晨;吴楠;陈星;郑翔;王方明;王晓颖;何伟红;孟少辉;李英;高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3/06;F15B1/02;E21B33/06;E21B3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赵燕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切 防喷器 控制 装置 控制系统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剪切防喷器控制装置、防喷器控制系统及防喷器系统,该剪切防喷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油液供应装置,其能提供压力液;第一转阀,其具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转阀出口,第一入口与第一油液供应装置连接,第二入口用于与第二油液供应装置连接;第二转阀,其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转阀出口连接,第二阀口与回油油箱连接,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用于与防喷器连接。通过本发明,缓解了剪切闸板防喷器运行时,因引入较大压力的动力液,防喷器控制系统容易受到损伤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剪切防喷器控制装置、防喷器控制系统及防喷器系统。
背景技术
防喷器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控制防喷器组,防喷器组分为陆地/水上、和水下,防喷器控制装置也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分为陆地/水上防喷器控制装置和水下防喷器控制装置。陆地/水上钻井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如井喷时需要及时关闭防喷器。常规的关井操作为先关闭环形防喷器,再关闭半封/全封闸板防喷器,若是此时操作已经无法控制井口,井喷处于失控状态,应紧急关闭剪切防喷器,剪断井内钻具,控制井口。
使用剪切闸板防喷器剪断钻具关井操作中,操作为:打开防喷器控制装置的旁通阀,利用系统额定压力21MPa来关闭剪切闸板防喷器,直至剪断井内钻具;若是未能剪断钻具,应增压直至剪断钻具。然后关闭全封闸板防喷器,手动锁紧全封闸板防喷器和剪切闸板防喷器。
防喷器控制装置是保障正常钻井的安全装置,井控安全是保障安全生产和作业的关键。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出现操作压力不满足意外情况需求的情况,则容易导致井喷失控,造成严重后果。如:某井施工作业中发生井喷,由于情况紧急需剪切钻杆,意外剪到钻铤导致剪切压力不够,失去最佳关井时机,造成人力、财力损失和负面影响,
额定压力35MPa的防喷器控制装置多用于水下防喷器的控制。对于陆地/水上防喷器组,只有剪切闸板防喷器所需的压力较高,环形防喷器、半封闸板防喷器和全封闸板防喷器所需的压力较小,因此通常采用额定压力为21MPa的防喷器控制装置;当需要高压剪切时,陆地/水上钻机多采用向21MPa的防喷器控制装置引入高压动力液来进行增压的方法,可以使用气动油泵等使防喷器控制装置的动力液压力高于21MPa,直至剪断钻具。
根据钻井现场的剪切闸板的使用情况来看,剪切钻具时剪到接头处等意外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最终关闭剪切闸板的操作压力高于26Mpa,而常规防喷器控制装置的系统压力为21MPa,引入高压动力液增压的过程可能会造成关井延时,增加井控难度,错失最佳关井时机。而且引入大于21MPa的动力液关闭剪切闸板对整个防喷器控制系统会造成安全隐患,尤其是多次引入大于26MPa的动力液压力来关闭剪切闸板防喷器时,对整个防喷器控制系统造成的损伤尤其严重,严重影响设备后期正常使用和维护,对钻井过程中的井控安全带来隐患。
因此,对于陆地/水上防喷器组,剪切闸板防喷器运行时,因引入较大压力的动力液,会造成关井延时增加井控难度,且防喷器控制系统容易受到损伤,对钻井过程中的井控安全带来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剪切防喷器控制装置、防喷器控制系统及防喷器系统,以缓解剪切闸板防喷器运行时,因引入较大压力的动力液,防喷器控制系统容易受到损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剪切防喷器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油液供应装置,其能提供压力液;
第一转阀,其具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转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油液供应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入口用于与第二油液供应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转阀能切换状态至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转阀出口连接,或者至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转阀出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