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6025.7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爽;吴享远;李鑫;吴晓明;耿岩;王颖;杨东升;杨陲楠;蔡龙浩;张绮伦;魏冉;刘隐;陈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17/00;E21B3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赵燕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耗 截流 空心 热水 循环 管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包括内外套设的内管(2)和外管(1),内管(2)和外管(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内管(2)上设置有第1单流阀(3)和第2单流阀(4),第1单流阀(3)位于内管(2)的下端,第2单流阀(4)位于内管(2)的设定位置,第1单流阀(3)的导通方向和第2单流阀(4)的导通方向相反。该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可以实现油井不同深度的伴热,避免造成热量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
背景技术
我国某些油田以稠油和高凝油居多,目前油井筒伴热的方式主要采用电加热及空心杆热水循环工艺,与电加热相比,空心杆热水循环成本低、工艺简单,且对井筒和地层无污染,正在逐渐替代电加热工艺。空心杆热水循环技术是在油管内下入双空心杆,通过内管注入热流体,经内外管间的环空返回井口,在热流体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对双空心杆外、油管内的产出液进行加热,保证其能顺利举升到地面。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随着含水及产量的变化,同一位置产出液的温度、粘度都随之变化,析蜡位置也不同,故所需加热深度也不同,但目前的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一旦下井后,只能从固定深度进行伴热,无法调整伴热深度,造成热量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调整伴热深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该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可以实现油井不同深度的伴热,避免造成热量的浪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包括内外套设的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内管上设置有第1单流阀和第2单流阀,第1单流阀位于内管的下端,第2单流阀位于内管的设定位置,第1单流阀的导通方向和第2单流阀的导通方向相反。
内管外的流体能够通过第1单流阀进入内管内,内管内的流体能够通过第2单流阀进入内管外。
内管内的流体能够通过第1单流阀进入内管外,内管外的流体能够通过第2单流阀进入内管内。
第2单流阀位于内管的中部。
内管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第2单流阀。
内管的中部设置有两个第2单流阀。
两个第2单流阀左右对称设置。
第1单流阀和第2单流阀均位于内管内。
内管的轴线和外管的轴线重合。
内管和外管均为直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可以实现油井不同深度的伴热,避免造成热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低能耗截流式空心杆热水循环管柱的整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D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E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1、外管;2、内管;3、第1单流阀;4、第2单流阀;5、第3单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